双后降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部,距离县城大约3公里。历史上属于张村乡。1952年10月,由双港、后洋圩、旱降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得名双后降村。1987年7月,旱降与塔堪两个自然村组成旱塔村,而双港与后洋圩则组成了现今的双后降村。该村隶属于鹤溪镇,主要居民为畲族,共有约73户人家。村庄的传统活动包括唱畲歌,全村约有240位畲族居民,其中有超过40人能够演唱畲歌。自1998年起,村里建立了畲族文化村,组织了20多位村民参与畲族风情表演,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历史沿革
双后降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民国时期,当时属于张村乡。1952年10月,双港、后洋圩、旱降三个自然村联合成立农会,各取一字命名,从而形成了双后降村这一名称。到了1987年7月,旱降与塔堪两村合并成旱塔村,而双港与后洋圩则继续维持双后降村的名称。
自然地理
双后降村地处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部,距离县城约3公里。村内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前,双后降村村民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民俗音乐中有“火笼当棉袄,火篾当灯照,辣油当油炒”的描述。然而,随着土地改革的实施,村民们获得了更多的耕地和山林资源。进入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如造林、种植茶树、板栗和柑橘等。这些努力显著提高了村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截至1992年,双后降村的经济总收入达到了29.54万元,人均收入也较1983年增加了十倍。
社会事业
双后降村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1983年3月,村里成立了村级幼儿园,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表彰。此外,村里还加强了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确保村民能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
文化特色
双后降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唱畲歌。全村有多达40余人能唱畲歌,这已成为村里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一文化,村里建立了畲族文化村,并组织了多次畲族风情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
获得荣誉
双后降村因其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在1983年至1992年间连续十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并在1986年和1988年两次获得省级卫生村的荣誉称号。1992年,该村还被评选为党建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雷茂龙也曾因此获得多项荣誉。
当地名人
蓝陈启,一位出生于1938年的畲族女性,以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而。她在1991年的一次文艺汇演中凭借《大生产》节目获得三等奖。她的事迹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