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墓道》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秦中墓道

秦中土地极厚,有掘三五丈而未及泉者。凤翔以西,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尸未消化而葬者,一得地气,三月之后,遍体生毛,白者号白凶,黑者号黑凶,便入人家为孽。

刘刺史之邻孙姓者掘沟得一石门,开之,隧道宛然。陈设鸡犬尊,皆瓦为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钉身于墙。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衣冠状貌,约略可睹。稍逼视之,风起于穴,悉化为灰,并骨如白尘矣,其钉犹在左右墙上。不知何王之墓。亦有掘得土人作卧形者,有头角四肢而无耳目,疑皆古尸之所化也。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后又号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溧水区江浦县江宁区知县。他博学多识,以诗称于世。其文风洒脱不羁,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汉学、宋学均有抨击。对诗歌创作,主张直抒性情,诗人应不失赤子之心,不为格律所拘,为清代诗坛中性灵派的主要代表。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有“南袁北纪”之称。提倡女子文学,礼教之士讥其轻薄无行。所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