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友(1909-1999),浙江镇海人,中国近代经济史专家。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随后在北平社会调查所担任研究生。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7年在美国世界文献编译所担任编译,1959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80年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经历

郑友揆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加入北平社会调查所,该所由美中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致力于搜集整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他在所内负责整理海关史料,通过专家选材和雇人抄录的方式,积累了大量资料。1934年,社会调查所并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郑友揆继续其研究工作。在南京沦陷前,他已积累了六大箱资料,并在战时的艰难条件下,成功将这些资料押送至后方。

抗战结束后,郑友揆回国从事现实经济问题研究,并被派往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随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垮台,他在布鲁金斯研究所继续研究中国经济史,并完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一书。尽管在美国有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他仍决定回国,希望能继续年青时代的工作,并利用那六大箱资料实现学术抱负。

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郑友揆的学术追求受到了阻碍。1967年,他被怀疑为“美国特务”,遭受了九年的牢狱之灾。1975年底,他被特赦出狱,但未能回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0年,他转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郑友揆一生致力于寻找那六大箱资料,但最终未能如愿。他的学术追求和精神丰碑,为后人树立了榜样。2009年,学界纪念了他的诞生一百周年和逝世十周年,以示对这位不屈不挠的学者的敬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