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古长城遗址
战国古长城遗址位于中国新乡市北郊太行山余脉凤凰山上,是战国时期魏国所筑的古长城。
战国古长城沿太行山脊由北向南盘旋逶迤而下,北接林州市战国赵南长城,经卫辉狮豹头乡、辉县南村乡、张村乡、卫辉太公镇、唐庄镇直至新乡市凤泉区分将池村,绵延百余里。长城就地取材,通体采用太行山白石垒砌而成。剖面呈梯形,石块外大内小,中部填以砾石,底宽2-2.6米,现残部仅存根基,高者可达2米,由城门、城门楼、瞭望台、烽火台等部分构成。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功能
新乡市的古长城为战国时期魏国所筑。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市),以避秦国东进的锋芒。此时,作为魏国西北屏障的河内(今沁阳市)、共(今河南辉县市)、汲(今河南卫辉市)就成了关系到许昌市大梁安危的关键所在。为了防备秦国东侵,确保大梁的安全,魏惠王于公元前358年和公元前352年两次派将军龙贾“修阳池”“筑长城,寨阳固”修筑了这条气势雄伟的长城。
建筑结构
经考察,这段长城的修筑是就地取材,用青石垒砌而成。石块间未有任何粘接物,长城剖面呈梯形,两边用大的石块垒砌,中间用碎小的石块填充,底宽为2—2.6米不等。由于历史久远加上自然的损毁,许多地段都塌了,但在个别地段现在仍高达1.7米。可见,在当时修筑这段长城时是非常不容易。
城堡遗址
在卫辉市池山乡歪脑自然村灰心脑山峰最高处,考石工作者发现了一处长城城堡要塞遗址。要塞东西长29米,南北宽26米,略呈方形圆角,筑有内外两道石墙。其中东外墙与长城共用,外墙宽约0.8米,内墙宽约1米,要塞内还建有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石筑房屋,供士兵休息。紧靠内墙的南端挖有5个圆形和半圆形的石窖,用来储备食物及兵器;在北外墙与长城夹角处建有了望台。在要塞内发现有战国时期的铜态射,筒瓦和石斧、石铲等遗物。城堡要塞建筑科学而坚固,不但有必需的建筑防御设施,而且还有排水设施,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站在了望台上,举目四望,周围地势环境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在池山乡最高峰上还发现一处面积约30平方米的烽火台遗迹。如遇敌人入侵,烽火台便会燃起浓烟报警,守将便会很快组织军队进行反击。除了这条依然雄峙于太行山脊的长城外,新乡市还有一条同时期修筑的土筑长城,那就是与之隔河相望的魏国卷(今河南原阳县)长城,它与魏国西北长城一起从军事防御上构成一条完整的防御工事,成为许昌市大梁的屏障。可惜,这条土筑长城因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而湮没于地下,已看不到它当初的雄姿了。新乡古长城,不但显现了它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重大作用,而且在我国古代长城史和古代建筑学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
参考资料
新乡仅2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卫辉就占7个.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3
河南新乡发现数百里战国长城.新浪网.2024-03-23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卫辉战国古长城遗址.新乡人大网.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