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椎龙
孔椎龙(学名:Thecospondylus)是一种生活在下白垩纪的恐龙,其化石在欧洲被发现。孔椎龙的属名意为“鞘状脊椎”,指的是其薄的荐椎脊椎壁。这个名字由哈利·丝莱在1882年提出。
形态描述
孔椎龙的正模标本(编号BMNH R.291)被发现于英格兰黑斯廷斯的一个砂岩层,地质年代约为凡蓝今阶到豪特里维阶。化石是一个荐骨的神经管或髓腔,包含5到7节荐椎,长度约60公分。其中三节荐椎仍保有海绵骨,成为其名称来源。这是孔椎龙的唯一确认化石。
发现和命名
孔椎龙的化石最初由业余地质学家A.C. Horner在19世纪在英格兰肯特郡的一处采石场发现,并交给了古动物学哈利·丝莱。丝莱在1882年将其命名为模式种霍纳氏孔椎龙(T. horneri)。其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鞘状脊椎”,意指其薄的荐椎脊椎壁。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A.C. Horner为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