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沙燕桥

沙燕桥

沙燕桥(英语:Sand Martin Bridge)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座桥梁,横跨沙田城门河中游,连接了西源禾路与东沙田围地区。这座桥梁采用了钢根石屎架构,属于现代化的高架路,其公路名称为沙田围路与沙田乡事会路之间的路段。沙燕桥不仅有供汽车行驶的道路,还设置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这些设施均免费向公众开放。

建筑特点

沙燕桥并非单独的街道,而是沙田乡事会路的一部分。大桥西起始禾路,向东延伸至大涌桥路,沿途连接了沙田市中心、沥源邨以及沙田围地区的其他道路。除了双向共六条行车线路外,沙燕桥还配备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这使得它成为了一座集机动车、行人和骑行者于一体的综合性桥梁。沙燕桥的设计风格与翠榕桥相似,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命名由来

沙燕桥的名字来源于一支在香港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少年棒球队——沙燕队。这支队伍成立于1982年,由沙田基觉小学下午校的校长卢光辉发起,并得到了当时的沙田区政务专员、后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资金支持。沙燕队成员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在次年的香港少棒联盟公开赛中一举夺冠,展现了卓越的实力。为了表彰这一成就,沙田区议会和民政署共同决定将这座桥梁命名为沙燕桥。值得一提的是,在曾荫权询问卢校长为什么不选择更具竞争性的名字时,卢校长表示,他希望突出华人的谦逊品质,因此选择了“燕”字作为队名的核心元素。此外,由于沙燕队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2016年的香港电影《点五步》便在此桥进行了拍摄。

主要建筑

沙燕桥周边有多处重要的公共设施和住宅区,包括沙田公园、源禾路体育馆、沥源邨、河畔花园、港铁沙田站和沙田围站、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以及沙角邨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