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县雪胆(学名:Hemsleya pengxianensis)是葫芦科雪胆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膨大的块茎,扁球形。花期为6-9月,果期为8-11月。该植物生长在四川省中部地区,特别是四川东南部的海拔1500-2000米的林缘及山谷灌丛中。其果实宽卵形,长3.5-4.5厘米,径2.5厘米,基部渐狭,果棱明显,果皮上有粗疣状瘤突。
植物信息
描 述:Hemsleya Cogn. 雪胆属,葫芦科,约12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有H. chinensis Cogn.,H. amabilis Diels和B. brevipetiolata Hand. -Mazz. 等约10种。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73(1)卷,肉花雪胆组Sect. Carnosiflorae C. Y. Wu ex C. Y. Wu et C. L. Chen
形态特征
草质、秃净藤本;卷须不分枝或2裂;叶具柄,叉指状3-7小叶,小叶有疏齿;花单性异株,排成圆锥花序,花梗和花序柄纤细;雄花萼轮状,基部偏肿,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轮状,喉部有毛,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椭圆形,钝头;雄蕊5枚,分离,花药1室,背着;雌花较小;萼裂片三角状锥尖、短于花瓣;花瓣长椭圆形;子房棒状圆柱形,花柱极短,柱头2裂;果阔楔形,干燥,先端截平形,3瓣裂;种子多数,覆瓦状,狭卵形,压扁,有小瘤体,周边围以膜质的翅。
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块茎,扁球形,断面淡黄白色,微苦。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老枝近光滑无毛。卷须线形,先端2歧。趾状复叶由 (3-) 5-7小叶组成,叶柄长4.5-7厘米,近无毛,小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狭椭圆状披针形,膜质,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先端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渐狭,小叶柄长3-5毫米,叶缘疏圆锯齿状,齿裂深2-3毫米,沿中脉、侧脉及叶缘疏生细刺毛,其余光滑无毛,中央小叶片长8-17厘米,宽2-4厘米,两侧叶片渐小。花雌雄异株,聚伞总状花序,总花序梗长4-10厘米,曲折,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裂片5,披针形,长4毫米,宽2-3毫米;花冠黄绿色,盘状,径0.6-0.8厘米,草质,裂片卵圆形,长6毫米,宽4毫米,先端圆钝具小尖突,向后反折。雌花:子房近球形,径3毫米,具柄,长约3毫米;花柱3,柱头2裂。果实卵状球形,长3-4厘米,径3-3.5厘米,平滑,具10条纵棱,微凸起,3果爿,具种子10余枚。种子近圆形,径1-1.3厘米,周生宽2-3毫米的木栓质翅,一侧稍狭,略具皱褶;种子本身卵形至近圆形,肿胀,周生小瘤突,中间部分近平滑。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地区分布
产四川省中部。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林缘及山谷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彭县。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kib.ac.cn.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