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王燕,女,1978年8月生,环境工程博士,现任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再生及利用。在环境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有60余篇;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基本介绍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7.09-2001.07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学士。
2001.09-2004.09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工学硕士。
2004.09-2007.09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博士。
2007.10-2009.09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后。
2007.09至今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要研究领域:
水和废(污)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开发和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给水处理中混凝絮体与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关系的研究”(编号:50808114),研究经费21万元,研究期限为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聚合氯化铝中Al13形态的混凝行为与抑制消毒副产物生成关系的研究”(编号:20080431197),研究经费3万元,研究期限2009.1-2010.12,项目负责人;
3)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基金“强化混凝+超滤膜”联用工艺中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编号:200703053),研究经费2万元,研究期限2008.1-2009.12,项目负责人。
4)济南市市明星计划“济南地区引黄水库水处理药剂研制、优化及强化混凝技术研究” (编号:20100308),研究经费5万元,研究期限2011.1-2012.12,项目负责人。
5)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新型海藻酸钠基复合水处理剂的研制及其对膜污染的控制研究”, (编号:2010TS070),研究经费7万元,研究期限2010.6-2012.12,项目负责人。
6)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改性农作物秸秆吸附和微生物厌氧还原联用去除高氯酸盐研究” (编号:M2011-08),研究经费2万元,研究期限2011.1-2012.12,项目负责人。
7)济南市高校自主创新项目““强化混凝+超滤膜”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混凝行为与消毒副产物控制关系模型的研究” (编号:201102044),研究经费12万元,研究期限2011.1-2013.12,项目负责人。
8)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基于微生物理论的改性农业秸秆吸附和还原降解高氯酸盐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编号:BS2011HZ007),研究经费5万元,研究期限2011.7-2014.7,项目负责人。
9)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项“聚合氯化铝与阳离子聚季盐新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研究”(编号:教人司[2001]39号),研究经费10万元,研究期限为2001.1-2003.12,第三位,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无机化合物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形态分析测定、电性分析以及混凝效果研究等工作。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聚季铵盐化合物脱色絮凝剂的研究”(编号:50578089),研究经费24万元,研究期限为2006.1-2008.12,第三位,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新型聚季铵盐化合物电性分析以及混凝效果研究等工作。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合氯化铝中Al13形态的混凝行为和影响机理研究”(编号:50678095),研究经费24万元,研究期限为2007.1-2009.12,第三位,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聚合氯化铝的制备、铝的形态分析测定、Al13形态的分离纯化和混凝效果研究等工作。
12)国家十一五水专项“高效混凝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8ZX07422-003-02),研究经费125万元,研究期限为2009.1-2011.9,第二位。
13)十一五重点课题“新型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及生物过滤材料研制” (编号:2006BAJ08B05-2),研究经费80万元,研究期限为2007.1-209.12,第三位。
14)863重点课题“生物复合絮凝剂的高效复配/复合关键技术” (编号:SQ2009AA06XK1482412),研究经费92万元,研究期限为2009.1-2012.12,第三位。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藻酸钠基复合\复配聚合氯化铝去除纳米颗粒物-腐植酸复合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及机制研究” (编号:21377072),研究经费82万元,研究期限为2014.1-2017.12,项目负责人。
参考资料
王 燕-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