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碘盐

碘盐

碘盐是一种加入了少量含碘盐类(如碘酸钾)的食用盐,通过消化其中的碘化物可以预防食用者的碘缺乏病(IDD)。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但中国国民普遍超过20克。因此,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卫生部于2014年4月牵头做的一项针对沿海四省市调查显示,过度强调补碘已经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因此,建议降低食盐含碘量,同时提供不含碘的盐供人选择,以避免碘摄入过量的危险性。

产生背景

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

碘是1811年Courtois提出的。膳食中的碘大部分在胃肠道中转变为碘化物,几乎被机体完全吸收,在进入血液后分布于全身的细胞外液。肾脏是碘的排泄器官。虽然人体摄入的碘量很少,但是肾脏没有保留碘的机能。少量的碘也通过粪便排出。每年的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缺碘的危害局限于甲状腺肿和呆小症,防治的措施是在病区供应加碘食盐或碘油。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现,在人的碘营养状况还没有达到地方性碘缺乏病流行的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儿童尿碘含量50-100微克/升,甲状腺肿患病率在5-20%之间),儿童的智力发育就已经受到危害,只有补足了碘才能确保婴幼儿的正常脑发育。 

营养价值

碘是一种人类乃至各种生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们通常可以在多种食物来源中摄取。但碘在土壤中的含量因地方而异,在土壤碘含量低下的地区,人们可能无法从蔬菜中摄取到足够的碘。

产品辨别

看包装

碘盐的真假辨别精制碘盐用聚乙烯塑料包装,印有加碘字样,并标明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字迹清晰,袋质量,印制精美,封口严密整齐;假冒碘盐字迹模糊,包装粗糙。

看色泽

精制碘盐外观洁白;假冒碘盐外观淡黄,或暗黑色,不干,易受潮。

捏鼻尝

精制碘盐手抓捏较松散,颗粒均匀,无臭味,咸味纯正;假碘盐手捏成团,易散,口尝有苦涩味,闻之有氨味。

显色试验

将碘盐加入还原剂后再加入淀粉,如显蓝色,是真碘盐;如蓝色浅,无蓝色,不是碘盐。

加碘食盐都用的碘酸钾,碘盐的测定加碘食盐都用的碘酸钾抽样加酸和KI溶液再用淀粉溶液滴定,当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蓝色,记录淀粉溶液的用量和锥形瓶中待测液的用量,计算可的I2的含量,从而得碘酸钾的含量科学使用碘盐碘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我们要科学地食用碘盐,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KIO3+5KI+3硫酸=3I2+3H2O+3硫酸钾

贮存方法

碘盐中的碘化物。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化学物质,一经氧化,碘分子就会从碘盐中逸脱。因此,为了防止碘盐中的碘分子氧化,—般都在碘盐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稳定剂,以尽量延长碘盐的有效期。但是,由于本身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在风吹、日晒、潮湿、受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而挥发。因此,在碘盐的贮存使用中,都要特别小心,以防碘分子在贮存使用时挥发。

家庭食用碘盐为防止碘分子的逸脱,要注意以下事项:

(1)应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小包装碘盐,随吃随购,尽量不予贮存。

(2)贮存碘盐,最好选用加盖严密的陶瓷制品,若用玻璃器具,最好是用有色遮光,如果是无色透明的器具,则应将其故在避光的橱柜内。

(3)贮存碘盐应置于干燥、不受潮、不受太阳照和不受高温烘烤的地方,使用后应及时加盖,避免风吹挥发。

(4)碘盐不宜淘洗,水洗的碘分子就会和氢结合,或被氧化,使碘盐成为无碘盐。

(5)因为碘分子怕热,碘盐不宜在是接烹调时使用,最好在菜即将做好时再下盐。冷食和凉拌菜使用碘盐是保碘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长久的炖菜,亦会使碘盐中的碘丢失。

注意事项

碘盐在帮人们补碘防病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要让碘盐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第一,碘盐要少买、及时吃。购买碘盐一次不宜过多,可吃完再买,以避免碘的挥发。

第二,食用碘盐时不要加太多的醋。

第三,碘盐放入容器后,要加盖密封,并存放于阴凉、通风、避光处,以保证其效果。

第四,要掌握好放碘盐的时机。因碘盐遇热易挥发,所以在炒菜或做汤时,因温度较高,不宜放入碘盐,应在菜或食物快炒好时放入碘盐。

标准

国家食用盐加碘量标准(初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推荐值,考虑碘盐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碘损耗,将碘含量标准分为三个层次:生产环节:碘盐在工厂生产出来时,碘含量不低于40mg/kg流通环节:碘盐在销售时,碘含量不低于30mg/kg使用环节:消费者使用碘盐时,每公斤碘含量20mg/kg由于当时碘盐生产商的生产工艺落后,将碘含量控制在较精确的范围有困难,因此当时的标准未规定加碘量上限值。

第一次调整

1995年,中国卫生部成立专家组,开始每隔两年左右进行一次全国性的碘营养监测和碘盐质量检测。同年的监测结果如下:

食盐碘含量用户平均水平:16.2mg/kg

儿童尿碘水平:164μg/L

合格碘盐食用率:39.9%

检查发现部分盐商为了抽检时达标,在使用中加入过多的碘,部分地区中食盐的碘含量高达每公斤100mg。专家组根据以上信息认为合格碘盐的使用率偏低,应坚决执行全国性的补碘政策。为防止碘盐生产商添加过多的碘,建议为加碘量设置上限值。卫生部采纳专家组建议后,将合格碘含量的标准定为如下:

食用盐出厂碘含量:20mg/千克60mg/kg

平均水平:40mg/kg

第二次调整

1997年和1999年全国性碘营养监测和碘盐质量检测结果:

食盐碘含量用户平均水平:40mg/kg

儿童尿碘水平:330μg/L(1997)、306μg/L(1999)

合格碘盐食用率:80.6%

研究人员认为儿童尿碘水平反映碘含量略偏高,应将尿碘水平控制在每升300μg以下。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内加碘盐企业的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换用的碘酸钾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流失。根据以上数据,卫生部于2000年第二次修改了碘含量标准:

食用碘盐出厂碘含量:35mg/kg(允许误差范围为每公斤正负15mg)

碘含量范围:20mg/kg—50mg/kg

第二次调整后的监测数据

执行新标准后,2002年和200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如下:

食盐碘含量用户平均水平:31mg/kg

儿童尿碘水平:250μg/L以下

合格碘盐食用率:88.9%。

第三次调整

2005年全国性碘营养监测和碘盐质量检测结果:

食盐碘含量用户平均水平:30.8mg/kg

儿童尿碘水平:246μg/L以下

平均尿碘值低于100μg/L的省区:海南省西藏自治区

平均尿碘值在100μg—200μg/L的省区:黑龙江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平均尿碘值高于300μg/L的省区:安徽省河南省、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合格碘盐食用率:90.2%。

结果显示,多数省区的平均尿碘值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宜水平。少数省区过量,有9个省区水平适宜。当时参与调研的专家都认为应小幅度下调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同时专家也认为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样的加碘量,应该在每个省份或地区根据当地的尿碘值进行具体调整,以避免发生有些地区过量,有些地区缺碘的情况。

上述提议自2008年开始经卫生部的多个会议上的讨论和全国卫生技术标准委员会地方病分委会、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地方病管理处等多个机构的修改,最终确定新的修改方案如下,并于2010年7月27日对公众宣布:

碘含量平均范围:20mg/kg—30mg/kg

每个省根据地方情况在上述范围选定一个值,然后在该值的基础上允许上下浮动30%

第四次调整

中国卫生部2010年7月26日公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将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降低。

征求意见稿中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进行了如下修改:将食盐碘强化量为20mg/千克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计)为20mg/kg-30mg/kg;提出了各地根据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提出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允许范围为碘含量平均水平±30%。

第五次调整

2011年9月15日,中国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该标准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列出了三个盐碘浓度,盐碘含量均值分别为20mg/kg、25mg/kg、30mg/kg,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从中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盐碘含量作为当地标准此次调整对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计),由原来加工水平的35毫克/公斤下调至产品水平20毫克/公斤至30毫克/公斤。新标准缩小了食用盐碘含量的允许波动范围,由原来的35毫克/公斤±15毫克/公斤调整为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的±30%。此外,新标准规定各地可结合本省人群碘营养水平供应一种、两种或三种碘含量的碘盐。

含碘食物产品

海洋生物的含碘量很高。含碘最高的食物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鲜短带鱼、干、蛤干、鳐柱青口贝、海参、海蜇、水晶明虾球。海带含碘量最高,干海带中达到240毫克/千克以上,其次为海贝类及鲜海鱼达到800微克/千克左右。陆地食物则以蛋、奶含碘量最高达到40微克/千克~90微克/千克,其次为肉类,家鱼的含碘量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重要事件

致病事件

部分地区的甲状腺癌等疾病发病率上升与“碘盐过量”有关,对此,卫生部疾控局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表示,这一说法缺乏证据。

2009年5月,卫生部牵头进行了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原因是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的甲状腺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被认为与补碘过量有关。对此,一些媒体甚至提出了惊人的“碘盐致病说”。8月12日,卫生部有关部门作出回应,表示“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的说法缺乏证据。同时声明,中国绝大多数高碘地区已停供碘盐,卫生部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食盐抢购潮事件

2011年3月,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多地发生市民抢购碘盐。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泄漏对人体有影响,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市民的哄抢直接导致食盐。

3月16日,受绍兴市等地食盐急购影响,杭州市部分超市也出现了食盐急购现象,部分小超市、小卖部食盐卖断货。当天下午,江西南昌、上饶市等部分地区出现食盐供应异常波动,发生食盐抢购。16日晚上,南昌市市内一些超市食盐基本已空。广东多个城市居民抢购食盐,一些商家趁机提价,一包盐卖10多块钱。16日晚20时开始,安徽省合肥市各大超市出现疯狂的抢购食盐潮,众多居民纷纷奔跑在各大超市抢购食盐。一些大型超市和沿街百货店食盐均被抢空。

对于中国多地出现的恐慌性购盐情况,多省市相关部门已做紧急部署,要求稳定食盐市场,保证食盐的供应。

海盐辐射事件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朝阳表示,市场上也有少量海盐,但是海盐究竟有没有受到辐射,还是要经过检测后才能确定。而且井矿盐和海盐在食用盐的包装袋上就有标明,很容易就能找到。

参考资料

碘盐辨别及碘过量的危害.新浪育儿.2023-08-25

科学用盐 健康你我 食盐安全科普读本(一).广西崇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08-25

北京晨报:食盐含碘量全国不再“一刀切” 各地浮动添加.www.ce.cn.2012-03-16

新浪:人民日报求证称吃碘盐不会致癌2012年10月23日.news.sina.com.cn.2012-10-23

中盐总公司回应食盐抢购现象 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凤凰网旅游.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