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男,财经评论员,现兼中国金融智库网研究员、江苏苏商研究院宏观经济顾问,拥有多年财经媒体、企业管理经验,曾荣获华东综合经济新闻一等奖,《时代周报》、《新京报》、《东方早报》、《华夏时报》、《国际金融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博览》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

人物著作

言论

2011年1月20日发表《2011中国经济:通胀中前行》:提前准确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走向,与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GDP数据相比,其一年前预测极为准确,CPI仅相差0.1个百分点,GDP仅相差0.3个百分点。《财资中国

2011年7月20日发表《中国能源战略的审慎选择》:全面指出我国当下能源面所面临的紧迫困境,在传统化石能源难再续之下,又面临着新能源难挑大梁之现状,并指出产业转型是我国冲破能源困境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博览》

2011年10月7日发表《黄金牛市结束的两大前提》:在半个月黄金急跌13%的恐慌氛围中,率先提出国际金价并未进入结构性反转通道。《国际金融报

2011年10月21日发表《银行业恐难承受房价下跌40%》:通过量化分析,对其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言“银行业可承受房价下跌40%”的言论提出质疑。《华夏时报》

2012年1月17日发表《欧债已无危机?》:在标准普尔连降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信用等级时,率先预测欧债危机已经进入阶段性触底反弹。《FT中文网

2012年2月8日发表《重提“事后追认”的改革逻辑》:进一步阐述张维迎在亚布力论坛上的“非法集资是恶法”言论,倡导“事后追认”的改革逻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代周报

2012年3月12日发表《温州金改不必过度谨小慎微》:在市场对温州金改过度期待时,通过对温州金改方案的仔细研判,直接指出温州金改过于保守。《时代周报》

2013年2月23日发表《“货币战争”,空洞的伪命题?》:面对日元的超大幅度贬值,欧美发达国家金融高官近乎一致地为日本“护短”,掀开其虚伪的面纱,作关于“货币战争”的新情势解读。《华夏时报

2013年5月22日发表《“跃进式投资”与地价寻租空间》:以随笔的写法,对各地政府大肆兴建软件园、创业园等乱象,指出其“地价寻租”的本质属性,并大力对其批判。《东方早报

著作

《中国经济:盛世下的阴影》内容简介: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模式在外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评,“中国模式更具有刺激经济增长的优越性”,这是西方政治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和习惯性认知。但在国内学界,对中国模式始终存有争议。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结构性失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争议又逐渐转化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经济学者杨国英的这本《中国经济——盛世下的阴影》,便是集中些探讨这些问题的最新论著。

参考资料

鸣+活动|法律、媒体、投资人及项目视角独家揭秘区块链行业乱象.搜狐网.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