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溱水东岸的台地上,是一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

古城寨城址主要包括龙山时代城址、城外西南部的仰韶文化遗址、城外北部龙山文化遗址、殷墟文化以及汉代不同时期遗址等。总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该城址于1960年代首次被发现,根据史籍记载初步定为西周时期的郐国故城,后于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考古挖掘,三年后,古城寨城址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公布了该遗址发现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

截至2021年,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反映了龙山文化晚期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其宫殿式建筑发现,开创了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

出土发掘

发掘过程

古城寨遗址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密县(现新密市)文化馆魏殿臣先生发现,当时据地方志记载,初步定为西周时期的郐国故城。受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邀请,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对遗址进行了重点考古试掘,调查了城外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概况。1998年到200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F1和廊庑建筑基址F4的北部基址、廊庑基址的西北拐角和西廊庑部分基址。

2016至2017年,为进一步了解古城寨城址的年代及布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对其东城壕进行了解剖。发掘采用探沟法,布方方向为磁北。探沟东西长约 70米,南北宽5~15米,发掘面积800多平方米,范围包括东城壕中段和东城墙外侧部分。为方便记录,将探沟自东向西划分为7个探方

2021年至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对古城寨遗址城内区域及城外重点区域进行系统勘探和针对性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新发现的1号夯土台基规模较大,面积在1800平方米左右,平面呈长方形,长约60米,宽约30米。该夯土台基中部高、四周低,表面较为平整,其上发现有数排规律分布的柱洞。

遗址规模

城址

古城寨城址位于遗址的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方向349°。南北两城墙的中部,有相对的城门缺口,至今仍是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除了西墙被溱水冲毁外,古城寨城址尚保存有北东南三面城墙,且基本完整,其中以东城墙最完整,连续无缺损。北城墙长度约460米,东城墙长约345米,南城墙长约460,西城墙复原长度约370米,城内面积约17.6万平方米。城址是依溱水和一条小支流交汇处的台地修筑的,城墙的修筑方法也因地而异。城墙以小版块版筑法夯筑,与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筑法有继承关系,为商代城墙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夯土建筑基址F1     

位于城址中部略偏东北,为南北向长方形夯筑高台建筑。F1坐西朝东,南北长28.4米,东西宽13.5米,面积383.4平方米。F1上面南北排列六排柱洞或墩,将房子分割成七间。在房址南北东三面还发现有廊柱磉墩,说明F1周围三面有回廊。夯土建筑基址F1可能是古城寨城址的宫殿建筑。   

廊庑基址F4

廊庑基址F4位于城内东北部,南距夯土建筑基址F1约7.4米。F4由二三道墙基槽、门道、守卫房和众多的柱洞组成,廊庑基址宽4米,方向281°。从布局看,该廊庑基址F4是围绕夯土建筑基址F1而建的,当是夯土建筑基址F1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山文化遗迹

发现的龙山文化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灰坑有圆形坑、拖圆形坑和不规则形坑。墓葬有竖穴土坑墓瓮棺葬两种,皆无随葬品。     

文物出土

古城寨遗址出土的遗物种类较多,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及玉器等。其中,又以陶器为大宗,数量多,种类丰富,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黑陶、泥质褐陶、夹砂褐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方格纹再次之,还有少量附加堆纹和弦纹,还有划纹和刻画符号。陶器种类有罐、鼎、斝、双腹盆、刻槽盆、盆、瓮、、豆、壶、、圈足盘、器盖、缸、、钵、碗等。

相关研究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对遗址进行了重点考古试掘,初步掌握了遗址上城墙地层关系和文化内涵,龙山文化大型夯土基址的分布,并调查了城外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概况,确认遗址中心是一座龙山时代晚期的城址。

2005年4月,由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新密古城寨、新寨古城文化研讨会”在河南新密举行,专家们结合对古城寨遗址、新寨遗址、溱交流处、郑庄公墓、郑昭公墓、云岩宫力牧台进行的实地考察,围绕新密古城寨、新寨古城遗址、新密溱洧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从历史学、考古学、古都学、历史地理学、环境考古等方面论证讨论后,基本认同古城寨城址是一座具有都邑性质的古代城址。截至2016年,关于该遗址已发表相关多篇研究论文。

2023年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公布了该遗址发现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为研究夏朝宫殿建筑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

遗址保护

古城寨城址于1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古城寨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古城寨城址布局及附近聚落研究”课题。2001年6月25日,古城寨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古城寨遗址被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名单,这是属于国家大遗址保护“郑州片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河南省文物局启动了遴选公布第一批河南省考古遗址公园名录有关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据我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际及专家投票评选结果,河南省文物局同意11个项目获得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古城寨城址在列。

遗址意义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表现出极为强烈的防御观念;其宫殿式建筑发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根据遗迹地层关系,发掘者认为该城址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座城址,距今约4000多年。

参考资料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百家号.2023-12-21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2-21

新密古城寨遗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12-21

15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古都郑州领跑全国.澎湃新闻.2023-12-21

专家们认为新寨古城址疑是夏启都城.新密市人民政府.2023-12-21

河南公布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将设置专项补助经费.百家号.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