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信(1748--1804年),系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今汉寿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其先祖超遵为雍正本朝阁老,父讳廷,乾隆三年恩赐翰林。
人物简介
杨学信自幼诵习儒家经典,他十六岁成家,十七岁妻故,十八岁入川求道数载。乾隆年间,杨学信云游至今德昌县境内紫微山“
仙人洞”,皈依佛门,赐法名悟真,号普度,深得华光长老和了妙大师口传心授秘法,心领神会,悟性大进。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悟真云游“四大名山”,途经冕宁县,闻灵山之上有灯台寺古址,往视,为灵山奇峰异景所动,建庙静修,皈依者日众。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经多方筹募资金,灵山寺破土动工。悟真亲自伐木平基,采办菜食,奔走操劳,历尽艰辛,历经15年,于嘉庆二年(1797年)竣工落成。寺院建成,紫微山华光长老亲将经书《达摩西来正法》送来。自是香火日旺,久盛不衰,杨学信被其第子和香客尊之为开山祖师——杨祖师。
传奇故事
清嘉庆9年(公元1804年)2月,杨祖师端坐圆寂于寺中,终年56岁。经7日后,其
第微子视之,但见满面笑容,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至佛堂,长期供奉。直至1967年被红卫兵焚毁时的160多年间,其肉身长期干枯不朽,并备受世人祭奠。因为开山祖师杨学信肉身百年不腐及“以善为上、永结灵光”的庙风而享誉川西南。每年农历七月庙会期间,更是香客、游人云集,盛况空前。
耍石
耍石位于祖师殿右侧东400米的沙石路下边,临溪而立,如八仙桌,高约3米,顶圆而平,
宽2米余,四周绿树成荫。传说为杨祖师建寺、坐禅之余休息之所。
禅石位于耍石东400米处有,一端尖一端平、形似靠椅,阴阳交错充满灵气,“储存了强大能量信息”,供杨祖师修炼佛家气功功法。杨祖师在灵山寺禅石上端坐圆寂,得道成仙。经七日后,其弟子等见其肉身满面笑容,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设龛供奉,尊为杨祖师。其后肉身完全干固不腐(未经任何人为处理),须发犹生,手足弗败,举世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