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始建于1979年,下设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建筑技术研究所、建筑美术研究所共五个教学单位,一个中心实验室(下设建筑物理,建筑CAD,建筑摄影,建筑造型实验室),一个建筑图书资料室,一个图档管理室,另有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研究所,及以科研为主的城市研究所、建筑声光研究所、人居环境研究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所。
学院环境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在原长安大学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的主干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合并之前,就已拥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等方面多名国内外著名教授(数力专家林钟琪教授、水泥钢丝网专家王开明教授等),在国家建设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建筑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学院是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学院作为国家建设部一级培训资质单位,是建设系统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估价工程师等重点培训基地,承担着陕西省乃至西北大量的建筑类岗位培训工作。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13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36人,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硕士学位教师31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院还聘请有土木工程界的著名教授、专家12人为我院兼职教授。
机构设置
截至2011年4月,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专业资料室、计算机中心,下设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研室、钢结构教研室、地基基础教研室、力学与材料教研室、工程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工程造价与施工教研室共6个专业教研室;学院现有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2个实验室;有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冷弯型钢结构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建筑工程经济研究所、长安大学——凯斯抗爆结构安全与防护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等7个研究机构。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建设突出以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设计为重点,同时发展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为依托,融建筑学、城市学、艺术学为一体具有西部地域特色的学科体系。
学院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在城市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地域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研究等方面,发挥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初步在人居环境研究、小城镇规划、当代换型住宅设计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形成特色。曾经获得国际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一等奖、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特别奖,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竞赛特别金奖及陕西省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陕西省优秀城市规划等奖项。
科研成果
随着学科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形成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及其应用、结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及学科特色。截至2011年4月,该院教职工主持及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教学研究项目和合作研究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校科技二等奖等各级科研成果奖1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及教学用书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检索的文章70余篇。
人才培养
多年来,学院培养出各类不同层次的毕业生万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专业介绍
建筑学(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风景园林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符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综合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中的功能,经济,技术,美观等因素关学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结构和业务素质:
(1)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CAD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学院,掌握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学院与建筑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学院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所学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室内设计,建筑评析。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群体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
城市规划(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学院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市建筑规划理论和方法,学习建筑设计及城市交通和市政工程等相关科学知识。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结构和业务素质:
(1)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能力;
(2) 掌握一般建筑的初步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能力;
(3) 掌握有关交通运输与市政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
(4) 具有城市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
(5) 具有区域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6) 具有城市规划科学研究方面的初步能力.
所学主干课程: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开发工作.
环境设计(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系统掌握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及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造思维,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建筑、城市规划等相关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以艺术学为先导,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为依托,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技能,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系统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设计流派的思想方法、设计思潮;
3.掌握相关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4.掌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与快速表现能力;
5.掌握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
6.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思维清晰,富于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7.具有合理运用材料与掌握施工工艺的能力;
8.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9.了解有关建筑、规划、艺术设计的方针、政策、法规;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3、主干学科
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4、核心课程
设计素描、色彩写生、建筑速写、快速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基础、民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美术史、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原理、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物理环境、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人体工程学、城市环境雕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