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巴特(Thomas Fredrik Weybye Barth,1928年11月22日—2016年1月24日)是一位挪威社会人类学家。他出版了数本带有明确形式论派色彩的民族志,现任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的教授。他曾于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卑尔根大学(创立该校的社会人类学系)、美国的艾默理大学及哈佛大学担任教授。巴特于1985年获颁挪威政府的“政府学者”。巴特的妻子乌尼维坎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
早年生活
弗雷德里克·巴特生于莱比锡市,父亲汤玛士·巴特(Thomas Barth)是地质学教授,母亲是 Randi Thomassen。巴特与妹妹成长于挪威的一个学术家族。叔叔是动物界教授Edvard Kaurin Barth。 巴特对于演化与人类起源有兴趣。当巴特的父亲受邀前往芝加哥大学演讲时,巴特决定在该校就读,于1946年入学,他在1949年获颁古人类学及考古学硕士学位。
职业生涯
巴特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回到挪威,继续保持跟芝加哥学者的联系。1951年他加入Robert John Braidwood所率领的考古踏查队,前往伊拉克。罗兰·巴特在踏查结束后继续待在那里,对库尔德人从事民族学研究。他在伦敦政经学院花了一年时间整理这批资料撰写成书,于195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书《南方库尔德人社会组织的原则》(Principl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Southern Kurdistan)。
巴特原本想提交《南方库尔德人社会组织的原则》这本书的手稿,做为他的博士论文,但无法如愿。他转往英国剑桥大学从习于埃德蒙·利奇,先前他曾与李区在伦敦政经学院共同工作。为了他的博士学位,巴特在巴基斯坦的史瓦特进行田野工作。他完成的博士论文在1959年出版,书名《史瓦特巴坦的政治领导》(Political Leadership among Swat Pathan)。
1961年巴特受邀到卑尔根大学创立人类学系并出任系主任。这个重要且有名望的位置使得他有机会将英式风格的社会人类学引进挪威。当时挪威仅有一个人类学系位于奥斯陆大学,年代较为久远且关连到大学的民族志博物馆(现在的文化史博物馆)。它是植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民俗和博物馆方法。罗兰·巴特在卑尔根创立这个人类学系,希望建立一个现代的、世界级的科系,并且采用如同英格兰和美国类似的研究取向。
1974年,巴特移到奥斯陆大学,在那里担任社会人类学教授以及该市文化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在这段期间,人类学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和诠释研究取向越来越居于核心位置,而巴特所提的策略和选择这些核心议题受到经济学及相关学科所采用。
1985年,巴特获颁挪威政府的国家奖学金。他离开挪威,先后接受美国的两个教职,1989年至1996年在艾默理大学,从1997年到2008年在波士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