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炳炎(1194-1279年),字济甫,南宋时期官员及文学家,出生于今安徽省黄山区焦村镇。他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通过武举考试,后在淳元年(1241年)通过进士考试,历任表州知州等职务,最终升至集英殿修撰。焦炳炎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文学家,其作品包括《济甫集》等。
人物生平
焦炳炎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出生,自幼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除读书外,无其他嗜好。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他参加乡试,以书经考题成绩优异,中癸酉科乡试举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春,焦炳炎在杭州市参加春闱会试,登庚辰武科,赐武举第进士出身,授承节郎,从戎京口区(今江苏镇江)。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领江东提举,后调任湖北蕲州蕲水县令,严惩贪官,登记造册,编入户籍,处理案件,任期三年内,地方平安。后转修武郎,知常德府未赴,间以浙漕请。
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赵昀赵钦赐其兄弟俩为文武状元,并在故里焦村立文武状元牌。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焦炳炎以江南省头名参加京城的辛丑文科殿试,献《廷试策》,文采飞扬,得中殿试第三(探花),理宗赵昀赞誉有加,赐为“天下茂异第一名状元”。授秘书郎,寻授宣教郎,以进士称。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月,除兼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正月,为著作郎。期间兼国史院编修官,后为实录院检讨官,直秘阁知宜春市。南宋朝廷后任焦炳炎为淮东湖北漕,未上任,改吉州知府,仍除太常少卿,不得已就职。后历任官至起居郎,朝散大夫,集英殿修撰。
晚年,焦炳炎寓居嘉兴府,七十大寿时,赵昀指派修撰国史杜范携圣旨前来祝寿,御制勅赐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官从二品,虽无官守,无典掌,但资望极高,为宋朝最高级别官职。并有祝寿诗赞云:“卿家事朕已多年,一旦归闲返故园。国史继修迈往哲,中兴抚治恤黎元。恢宏皇祖丕丕绪,辅佐吾昆缉缉年。黾勉留卿留不住,遗容仍志老臣贤。”
人物轶事
焦炳炎为官廉明,不畏权贵,嫉恶如分,正言直谏。曾作诗曰:“事至谏宫言不得,身为宰相有何荣”“迹虽无地著,心实有无知。一禽纵不获,未敢废驰驱”。
焦炳炎酷爱故里黄山美景,曾多次登临揽胜,写下很多赞美诗篇,著名的《黄山赋》全面详尽地描绘出名五岳,秀压群山的奇特胜境和秀丽风光。
人物关系
祖父:焦源,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官至泰州市司户。
父亲:焦颐,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中癸卯乡举省元,后赠为通奉大夫。
弟弟:焦焕炎。
参考资料
南宋黄山文状元焦炳炎.黄山日报.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