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是明代绘画大师仇英所创作的一副中国画,该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作品内容

仇英《赤壁图》共有三幅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我们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初编》著录的这一卷了。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 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等山间夜景。读者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其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

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上海博物馆一图,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授,力学唐朝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辽宁省博物馆一图,与仇英项墨林家《临宋人六景》画风相近,应是他较晚之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幅《赤壁图》卷,画法细缜,淡冶蕴藉,与几幅可以断为仇氏早年真迹的作品风格相似,创作年代比上海博物馆《赤壁图》要略为早些。

关于仇英早年画风,学者们都认定他受到文徵明的影响。援引的史料一是彭年所说“十洲少即见赏于衡翁”;一是文徵明《湘君图》上王登转述文氏自己的话,说他“曾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不得不自己重作之。上述二处记载,一般可以看作是文氏对青年仇英的赏识器重。不过,如对题跋做进一步思索,则可以发现文、仇二人非同寻常的关系。中国绘画史上多有老师画成墨稿后请学生敷彩的情况,如吴道子的画作每使弟子翟琰、张藏布色,文徵明是一个谦和温厚之人,他这么做并如此直言不讳,至少可见他们师徒般真率坦诚的情谊。

作品赏析

此幅《赤壁图》   画出了宋代苏轼《后赤壁赋》的诗意,其上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爱新觉罗·颙琰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三希堂精鉴玺”等印,笔法俊朗,风神秀雅,气息纯正,款字极精,印章亦佳。加上又是清宫旧藏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清晰可考,珍稀之极。

从其画风来看属画家在中年时期所作。仇英在年轻时结交了文徵明、周臣等一批书画家,故而其中年作品里也受了文徵明等人的技法影响,法多以小皴为主。在这幅《赤壁图》就能看见披麻皴、斧劈皴等典型皴法,皴笔绵密画风工整细腻。

《赤壁图》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窅深等等山间夜景。此画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拍卖

《赤壁图》在2007年11月7日中国嘉德中最终以795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级别。

创作背景

其画作历来受到收藏家的珍视。仇英传世作品非常少见,多为各大博物馆所藏,流散民间的真迹不足50幅,实属凤毛麟角。此幅是少见的仇英精品,更是拍卖市场上罕见的书画珍品。旧为清宫收藏,后被溥仪带出宫中,流落民间。现为一国内买家购得。

作者简介

仇英(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太仓市人,寓居苏州市。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或言“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

参考资料

403 Forbidden.人民网.2023-11-07

郑棋元以音乐剧创新呈现苏轼夜游赤壁,还原仇英名作《赤壁图》卷.百家号.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