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爸爸》(Barbapapa)是联邦德国于1975年制作的动画片,每集5分钟,共46集。《巴巴爸爸》原型来自于1970年出版的同名法国漫画,灵感来自于粉红色的棉花糖,原创作者是美国出生的漫画家德鲁斯·泰勒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娜特·泰森。
《巴巴爸爸》动画片讲述了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和他们不同颜色、各有爱好的七个孩子的故事,此外,这一家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自由变换体形状。
《巴巴爸爸》于1981年在美国首播,1988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栏目中播出,成为最早在中国播出的外国动画片之一。至2015年7月,《巴巴爸爸》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播出。这部动画片的成功除了它拥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表现方法外,更在于导演把“寓教于乐”的思想巧妙地运用于动画片叙事中。
剧情简介
《巴巴爸爸》动画片讲述了巴巴爸爸及其一家的故事,片中塑造了一组抽象的动画形象:巴巴爸爸、巴巴妈妈以及他们的七个孩子。巴巴爸爸是可以变成任何事物的粉红色不规则的气泡似的变形物。他热情、友好、善良,乐于助人,同两个小朋友-克洛迪娜和弗朗索瓦度过愉快的童年时光后,巴巴爸爸开始环游世界,寻找他的同类。终于找到了巴巴妈妈,两人一见钟情。再后来,他们有了七个可爱的孩子,分别是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菜特、巴巴布拉伯。七个孩子各有爱好,他们和父母一起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着最简单的快乐。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形象设定
外形来源
《巴巴爸爸》中巴巴爸爸一家的动画形象,像橡皮泥,又很像充满气的气球,大大的,软软的,总是那么随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形、伸缩、奇幻无穷。这种像变形虫一样的卡通形象吸引了无数观众。本片的创作者法国人特鲁斯·泰勒和安耐特·泰森受到巴勃罗·毕加索晚期的作品的影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儿童糖果,这种糖果软绵绵的没有固定形状,而且正好与孩子早期那种信手涂鸦式的随意乱画出的不规则的圆形相合。其返璞归真的风格与毕加索的风格如出一辙。于是,巴巴爸爸的形象诞生了,他的外表就像棉花糖一样绵软多变,性格特征如棉花糖甜美的口感那样和蔼可亲。
角色设计
创作者首先用色彩将他们区分开来。巴巴家的七个孩子。用了明亮的光谱色: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寓意对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活的赞美。红色的巴巴布拉伯(Barbabravo),橙色的巴巴利波(Barbalib),黄色的巴巴祖(Barbazoo),绿色的巴巴拉拉(Barbalala)。青色(在英语单词里,是没有青色和黑色区别的,都统一使用黑色这个单词。另外。青色的巴巴伯(Barbabeau),蓝色的巴巴布莱特(Barbabright),紫色的巴巴贝(Barbabelle)。
动画制作
创作原由
《巴巴爸爸》原型来自于1970年出版的同名法国漫画,灵感来自于粉红色的棉花糖,原创作者是美国出生的漫画家德鲁斯·泰勒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娜特·泰森。
创作思想
《巴巴爸爸》的创作者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忧思。
1、德鲁斯·泰勒和安娜特·泰森是对于现代化工具至上观念的反对。在动画片中呼吁人们打破机械化的桎梏。这种观点通过动画人物的行动表现了出来。巴巴爸爸一家反对甚至痛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他们认为榨汁机榨汁不如老办法好:他们愿意动手制造随自己心愿的东西,比如房子、船、火箭等,当他们用泥巴打败了挖掘机的时候,竟然开了场音乐晚会以示庆祝;当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第二次摧毁了他们房子的时候,他们真的生气了,于是制造炸弹彻底炸毁了那个机器,以泄愤怒。这些场景的设计都表现了作者对于现代化机械带给人们异化现象的抗议和反抗。
2、德鲁斯·泰勒和安娜特·泰森是对城市化盲目推进的否定和怀疑。巴巴爸爸一家原本好好地住在城市里,好景不长,城市里动迁,开发新的高楼大厦,不得已,他们搬到了乡下自己动手建造了虽然小,却舒适温馨,属于自己的房子。有趣的是,影片在描写巴巴爸爸一家改造旧房的时候,那座乡下的旧房房顶长的荒草野花都那样安逸、美丽。
3、作者提倡保护动物,珍惜地球家园。巴巴爸爸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彻底的环保主义者。巴巴爸爸和克洛迪娜、弗朗索瓦一起去海边玩儿,在海洋中发现有轮船往海里面倒石油,海水、沙滩等顿时被污染很严重,然后他们回去的时候顺便还帮忙打扫了海边的垃圾。
创作发展
1970年《巴巴爸爸》第一本书出版,1975年第一部《巴巴爸爸》动画片出品,1981年在美国首播并迅速风靡全世界。截至2008年被40多个国家翻译成 30 多种语言广泛流传,《巴巴爸爸》的相关书籍如连环画、画册、卡通漫画系列书籍还在出版。2015年7月,“巴巴爸爸”最新一集动画片《巴巴爸爸环游世界——巴巴爸爸和熊猫》首度公开播放。
创作方式
巴巴爸爸的创作方式是手工式的,德鲁斯·泰勒和安娜特·泰森一直坚持手绘,一笔一画的创作。
播出信息
影响
《巴巴爸爸》这部动画片的成功除了它拥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表现方法外,更在于导演把“寓教于乐”的思想巧妙地运用于动画片叙事中。使得动画片承载了很多道德教化和文化内涵,这种不着痕迹、天然浑成的艺术手法令人惊叹。也值得中国动画片学习、借鉴。
相关评价
媒体评价
“巴巴爸爸”好像是橡皮泥,是可以变形的,里面 其他角色也可以变形。这个实际上是幻想色彩非常浓的、浪漫的。但是这个作品,又是非常现实的。他把最现实的内容和最赋有幻想性的东西结合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最难的。(儿童文学作家 葛冰评)
一生只致力于一个经典形象的创作或一组艺术群像的创作,最有可能创造出经典形象。泰勒一生只致力于巴巴爸爸的创作,贝约一生只致力于蓝精灵的创作、米勒一生只致力于鼹鼠的创作,他们和他们所创作的艺术形象,都成为了千千万万读者中不朽的形象,这个世界的永恒的记忆。(儿童文学作家 白冰评)
泰勒的创作方式是手工式的,绝不是像电脑复制的方法。他的每一幅画,每一个故事的构 思,都是深入到他自己被感动以后,然后一笔一划地画出来。(作家 金波评)
我自己其实并不是很喜欢现在很高科技做出来的 漫画作品,它看完了以后很热闹,但是之后有一种失落感。“巴巴爸爸”不会。它一直陪伴我们成长,是可以陪伴你,跟你一起慢慢长大的作品。(漫画家 聂峻评)
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对文字绝对的重视,慢慢过渡到对图画的重视。而巴巴爸爸这一经典形象背 后的启发,无疑能够带给我们图画书原创事业很多思考。(儿童文学作家 曹文轩评)
大众评价
参考资料
巴巴爸爸.IMDb.2024-06-02
巴巴爸爸.豆瓣电影.2024-06-02
央视计划播新版动画片《巴巴爸爸》 刘纯燕一人配音.北京晨报.2024-06-02
《巴巴爸爸》原型为1970年漫画 灵感来源于棉花糖.人民网.2024-01-16
这些经典的漫画里面有你的童年吗?.正北方网.2024-01-16
“巴巴爸爸”第二代创作者与中国读者见面(图).网易.2015-10-07
“巴巴爸爸”作者儿女将接过衣钵继续创作.环球网国内.2024-06-02
儿童文学作家谈"巴巴爸爸"作者:他对所有事情好奇.中国作家网.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