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候卫
左右候卫是隋朝设立的一个军事组织单位,隶属于十二卫之一。最初称为左右武侯,唐朝初期更名为左右侯卫,后又改为左右金吾卫。
历史沿革
左右候卫起源于汉末曹操任丞相时期所设的卫候营。曹丕时期设立了武卫将军一职,负责统领卫戍军。到了隋朝,借鉴了这一名称,设置了左右卫候府,负责管理外军宿卫工作。唐代继续沿用此制度,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职位,并下辖长史、录事参军以及各种曹参军等官员,职责与左右卫相似。隋炀帝时期的十二卫包括左右候卫,原名为左右武侯。唐朝初期保持了左右侯卫的称谓,但在李治时期更名为左右金吾卫。
机构设置
左右候卫的人数配置包括上将军各一名,大将军各一名,将军各两名。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宫中和京城执行巡逻任务,负责烽火台、道路、水草等方面的适宜性。此外,他们还负责监督翊府的翊卫以及外府的佽飞部队。在军队训练期间,他们会负责管理左右营的纪律。对于南衙宿卫官将军级别以下的人员以及千牛番上的人员,都会分配相应的职务。在重大工程活动中,他们会与御史一同巡视。废弃的帐篷和旧毛毡会被用于病坊。兵曹参军事负责管理翊府和外府的武官,同时负责狩猎队伍。骑曹参军事则负责外府牲畜的账目和饲养事务。胄曹参军事的职责与左右卫相同。在大型集会上,他们会提供青龙旗和槊给卫尉使用。长史各一名,录事参军各一名,仓曹参军事各两名,兵曹参军事各两名,骑曹参军事各一名,胄曹参军事各一名,左右司阶各两名,左右中候各三名,左右司戈各五名,左右执戟各五名,左右街使各一名,判官各两名。左右翊中郎将府的官吏设置与骁卫类似,设有录事一人,史两人。仓曹有府两人,史四人;兵曹有府三人,史五人;骑曹有府两人,史四人;胄曹有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两人,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朝曾设有察非掾,但到了唐朝就被废除了。
职责
左右翊中郎将府的中郎将负责领导府内的下属,监督京城左右六条街道的治安巡逻,并由两位果毅协助巡查。当皇帝进入宫殿时,其中一位中郎将会登上宫殿接受报告。卫士组成的大角手共有六百人,分为六班轮流练习,通过吹奏大角来控制昼夜的时间节点,各个营地也会据此调整行动。左右街使则负责分别监察六条街道的巡逻情况。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和角落都设有武侯铺,由卫士和彍骑分别驻守。夜晚关闭城门前,会敲击八百次鼓声作为信号。深夜时,街使会带领骑兵士兵沿着街道巡逻,武官则秘密侦查。凌晨五更两点钟,鼓声从皇宫内部响起,随后其他街道的鼓声也相继响应,直到天亮为止。
参考资料
十六卫制度.哔哩哔哩.2024-10-27
中国隋朝时期的军事概况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