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辉
陈立辉,1972年出生于建德市,是一位岩石学博士和副教授。他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会员。同时,他也是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8.9.~2001.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研究所,获岩石学博士学位
1995.9.~1998.6.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矿物学硕士学位
1991.9.~1995.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地质学学士
工作背景
2011.1~至今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5.11~ 2010.1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
2001.10.~2003.9.,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
国际合作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参加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30航次,赴南太平洋对路易斯维尔海山链进行钻探考察。
2006.7.~2006.10.,德国马普化学所,访问学者
教学情况
从04年起一直承担地球科学系本科生“矿物学与岩石学”课程的教学。
研究方向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火成岩岩石学以及地幔地球化学领域,包括以下主题:
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生长和演化;地幔中的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碱性玄武岩的成因。
中国东部在长达4000公里的沿海地区分布了大量的新生代玄武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具有非常多的相似性,但是对其成因和背景的认识还非常肤浅。我们课题组通过分析玄武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Sr,Nd,Hf,Pb)组成,对玄武岩的成因提供解释方案,并探讨软流圈地幔的岩性组成以及其中的重循环地壳的命运。
研究对象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幔源火成岩及其中的地幔捕掳体;
科研成果
在研课题
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2010)“用橄榄石的成分探索鲁西新生代玄武岩的源区(40772035)”,课题负责人;
⒉ 973项目(2007-2010)“大陆边缘造山-成矿理论体系与实验模拟(2006CB403508)”,主要成员;
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2011)“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幔源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40730313)”,主要成员;
已结题课题
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4-2006)“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交代作用研究(40302014)”,课题负责人;
⒌ 973项目(2002-2006)“后碰撞地壳垂向生长(2001CB409802)”,主要成员。
文章介绍
⒈ 陈立辉,韩宝福 2006. 新疆北部乌恰沟地区镁铁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对地幔源区特征和深部过程的约束. 岩石学报,22⑸: 1201-1214.
⒉ Chen,L.-H. and X.-H. Zhou (2005),Subduction-related metasomatism in the thinning lithosphere: Evidence from a composite dunite-orthopyroxenite xenolith entrained in Mesozoic Laiwu high-Mg 闪长岩,North China Craton,Geochem. Geophys. Geosyst.,6,Q060 08,doi:10.1029/2005GC000938.
⒊ 陈立辉,周新华 2003. 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的深源超镁铁质岩捕虏体及其富硅交代特征. 中国科学(D),33⑻,734-744. [Chen Lihui,Zhou Xinhua. 2004. Ultramafic xenoliths in Mesozoic 闪长岩 in west Shandong Provinc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47⑹:489-499.]
⒋ 陈立辉,周新华 地幔富硅交代与大陆岩石圈的演化. 地学前缘,2001,8⑶: 141-146.
⒌ 陈立辉,周新华,陈绍海,张国辉. 2000. 纯橄岩中橄榄石的铬铁矿出溶. 地震地质. 22(增刊): 79-86.
⒍ Zeng G.,Chen L.-H.*,Hofmann A.W.,Jiang S.-Y.,Xu X.-S.,(2011). Crust recycling in the sources of two parallel volcanic chains in Shandong,North China. 地球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302: 359–368. 7.Zeng G.,Chen L.-H.*,Xu X.-S.,Jiang S.-Y.,Hofmann A.W.,(2010). Carbonated mantle sources for Cenozoic intra-plate alkaline basalts in Shandong,North China. Chemical 地质学 273: 35–45
⒏ Liu J Q,Chen L H*,Ni P*. (2010) Fluid/melt inclusions in Cenozoic mantle xenoliths from Linqu,ShandongProvince,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asthenosphere-lithosphere interactions. Chinese Sci Bull,55: 1067−1076. [刘吉强,陈立辉*,倪培*. 山东临朐新生代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熔体包裹体: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科学通报.55⑺: 579-588]
⒐ Chen L.-H.*,Zeng G.,Jiang S.-Y.,Hofmann A.W.,Xu X.-S.,pan M.-B. (2009) Sources of Anfengshan basalts: Subducted lower crust in the Sulu UHP belt,China. 地球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86: 426–435.
10 罗丹,陈立辉*,曾罡. 2009. 陆内强碱性火山岩的成因:以山东无棣大山霞石岩为例. 岩石学报. 25⑵:311-319.
社会职务
陈立辉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科学评估专家组(SEP)成员(任期2016-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地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分会理事,江苏省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委员,《Chemical 地质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海洋学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获得荣誉
江苏省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陈立辉.西北大学地质学系.2024-08-09
陈立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