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鹅耳枥(学名:鹅耳枥属 hupeana Hu)是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的乔木。分布于河南省南部、湖北西部、湖南省北部、南京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天目山、江西武宁和太平山等地。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该物种为中国特有,非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湖北鹅耳枥高8-12米,胸径达15厘米;树皮淡灰褐色;枝条灰黑色有小而凸起的皮孔,无毛;小枝细瘦,密被灰棕色长柔毛。
叶厚纸质,卵状披针形、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长6-10(11)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有时微钝,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具重锯齿,上面沿中脉被长柔毛,下面除沿中脉与侧脉被长柔外,脉腋间尚具毛,密生疣状突起,侧脉(11)13-16对;叶柄细瘦,长7-12毫米,密被灰棕色长柔毛。
果序长6-7厘米,直径约2-3厘米;序梗长15-20毫米,序梗、序轴均密被长柔毛;果苞半卵形,长10-16毫米,宽7-10毫米,沿脉疏被长柔毛,外侧的基部无裂片,内侧的基部具耳突或边缘微内折,中裂片半宽卵形、半三角状矩圆形,内侧的边缘全缘或上部有疏生而不明显的细齿,外侧边缘具疏锯齿或具齿牙状粗锯齿,有时具缺刻状粗齿,顶端渐尖或钝。
小坚果宽卵圆形,除顶部疏生长柔毛外,其余无毛,无腺体。
生长环境
湖北鹅耳枥生长于林中,山坡林中,山坡路边,山坡疏林中,山坡杂木林中,疏林中,溪边,海拔500~2900米。
本种提示
湖北鹅耳枥与鹅耳枥C. turczaninowii Hance、川陕鹅耳枥C. fargesiana H. Winkl、云贵鹅耳枥C. pubescens Burk.的关系十分密切,彼此间只能以不甚明显的形态差异去划分。从这一点来看,要弄清楚上述的包括本种在内的4个种之间的关系,尚有一系列生物学上的问题有待于探讨。上述四个种,有可能是一个复合种,但在尚未掌握到足够证据以前,我们仍将其作为四个不同的种来处理。本种与鹅耳枥的区别在于叶较大、较厚、叶脉较多,叶下面有疣状突起;与川陕鹅耳枥的区别在于叶较大,叶下面有疣状突起;与云贵鹅耳枥的区别在于小坚果无毛。所列举的这些区别特征也不是绝对的,在分布区交叉处,过渡类型常可见到。产于南京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过去被订为长圆形鹅耳枥C. oblongifolia Hu et Cheng,但就南京宝华山的标本来看,其叶形也是比较多变的,除了叶形以外,与湖北西部的植物无明显区别,故南京宝华山的植物应属本种范围。此外,过去所订的长柄鹅耳枥C. tongipes Hu、胡姓鹅耳枥C. huana Hu等均有类似情况,因此都并入本种。
变种
湖北鹅耳枥存在以下变种:
1. 川鄂鹅耳枥(变种)(秦岭植物志):乔木,高13-17米。叶狭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具稍内弯的单锯齿。产于阳山县、湖北西部、四川巫山、河南卢氏、陕南、甘肃省东部。生于海拔1600-2900米的山地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2. 单齿鹅耳枥(变种)(中国森林树木图志):乔木,高约10米。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3.5厘米,宽1.5-3厘米,边缘具齿牙状单锯齿。产于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生于海拔800-2000米山坡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主要价值
湖北鹅耳枥是一种良好的用材树种,适应性强,适合用于荒山荒地的绿化。其木材属于散孔材,边材浅褐色,心材和边材区别不明显,髓射线明显,年轮不易区别,纹理略斜,结构细密。木材较难干燥,收缩性较大,坚硬且有弹性,耐腐朽,抗弯曲,花纹美丽,适用于建筑、矿柱、车桥、工具柄等。种子可榨油,供工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