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行乐图》绘本是清代画师风行者描绘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手绘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雍正行乐图》有两版行乐图册,一套共十三册页,一套共十六册页。十三册版行乐图描绘了雍正在野外的各种文娱活动。另一套十六册页图册则着重突出了皇帝的野逸生活。此外,故宫淘宝团队为了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将《雍正行乐图》制作成了动画版,自8月1月上传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截至8月4日19时,阅读量已达78.5万次
《雍正行乐图》真实地反映了雍正皇帝的爱好、追求以及帝王宫廷生活的状况。
创作背景
雍正是一位勤政的帝王,工作之余的闲暇,他喜欢让画家们给自己绘制画像,这其中,尤其以行乐图的数量居多。为了丰富雍正的宫廷生活,画家们不遗余力的把雍正真身纳入画面中,让雍正在画作扮演各种不同角色,从高人雅士、到山林野夫、到弹琴的高士、到江上的渔翁,画中人或抚琴弄墨、或采菊东篱、或独钓寒江。画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博雍正一笑,《雍正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
作品内容
《雍正行乐图》有两版行乐图册,一套共十三册页,一套共十六册页。十三册版行乐图描绘了雍正在野外的各种文娱活动,包括杖挑蒲团、溪头垂钓、洋装伏虎、竹林抚琴、执弓视雀、道服见龙、秋林观水、山野题壁、岩窟修行、水畔观瀑、临海观涛、仙桃戏猿、与兔共栖,情节大多是模仿古人的风雅行为。
另一套十六册页图册则着重突出了皇帝的野逸生活。雍正帝身着汉服,有清流濯足、看云观山、观花听鹂、沿湖漫步、水畔闲坐、岸边独酌、临窗赏荷、停舟待月、乘槎升仙、园中折桂、采菊东篱、披风松下、书斋写经、围炉观书、寒江垂钓等活动。皇帝似沉溺于其间,仿入物我两忘之境。
作品鉴赏
雍正的这些行乐图的特点都很鲜明,画面主题和意境以宁静、恬淡为主,这也表现了雍正的趣味和审美——正如他诗中所描述“长伴予游鹤与松,何烦扈得从容”。雍正的行乐图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服饰的类别非常丰富,在行乐图中,除了穿着汉服扮演文人村夫之外,雍正还会穿上蒙古族、藏族、甚至西洋服装“出镜”。这在中国古代书画的行乐图中,可说是史无前例的。
价值与影响
《雍正行乐图》是一组宫廷绘画,这组画除了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外,更主要的是表现了雍正帝的生活爱好和追求。因此可以说,这组画使后世人们既能欣赏古代的绘画艺术,也能了解帝王的宫廷生活方式和社会状况,起到了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作用。但因是纸媒的传播手段,人们的欣赏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制约,很难全方位地感知其传统文化的精髓。
版本信息
动画版本
受动画艺术传播传统文化的启发,故宫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制图技术,对绘画《雍正行乐图》进行改编,制作出动态版的《行乐图》,将静态的雍正皇帝变成了动态的雍正皇帝,使其形象栩栩如生。
《雍正行乐图》动画版自2014年8月1日上传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8月4日19时,阅读量已达78.5万次。
展览介绍
2009年3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代雍正帝行乐图特展"吸引了不少学者和观众的注意。
相关作品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如其名称所示,行乐图是表现雍正帝一年中日常生活的作品。内容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自正月始,十二个月依次排列内容分别为“观灯”“踏青”“赏桃”“流觞”“竞舟”“纳凉”“乞巧”“赏月”“赏菊”“画像”“参禅”“赏雪”的节令习俗,其背景据判断应是圆明园。作为雍正帝还是皇子时康熙帝所给予的封赐,“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的含义让圆明园具有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自我标榜的作用。雍正在位时期,圆明园成为除紫禁城以外的第二个行政中心。雍正一再声明,自己在圆明园居住是为了“少屏烦喧”,这位勤勉的皇帝在位时,不巡幸、不狩猎,未曾离开过京城,而园中生活总是会比紫禁城中少一些礼仪拘束,娱乐休闲更胜一筹,圆明园成为雍正诸多行乐图的背景也不奇怪。
参考资料
“四爷”变身达人 “雍正萌萌哒”系列动图走红.福州-东南网.2024-05-15
《雍正行乐图》动态图走红网络 打造“萌萌哒”故宫.央广网教育.2024-05-15
故宫动画版《雍正行乐图》蹿红网络 朕萌吗[图].人民网.2024-05-15
雍正行乐图册:看四爷的搞笑百变cosplay秀.新浪收藏.2024-05-15
“清”雍正行乐图册:看“四爷”百变造型秀.央博.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