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在湖北省“身边的科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未参加中考直接被武汉市第二中学网招,高中阶段获“市三好学生”称号……2009年11月19日,湖北省首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宋轶凡在武汉二中公示后,引起全校师生热议。
基本印象
印象一:稳定 长期稳居年级前五名 武汉二中高三年级主任丁业长说,印象最深的是宋轶凡成绩好且稳定。进入高中以来,大考有5次全年级第一,一般都是年级前五名,只有今年9月调考没考好,考了年级第12名。宋轶凡的初中班主任祝成俊说,初三的两个学期,她几乎每次大型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
日前,武汉市第二中学决定宋轶凡为推荐人选后,不少高三老师都说,“就算不推荐她,她考北大也没问题”。
印象二:努力 作业比同学多做一倍
“她的成绩更是努力换来的。”语文老师唐建国说,宋轶凡学习相当自觉、刻苦。教文言文时,他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作业,“每次别人做15篇,她肯定做30篇;别人做30篇,她肯定做到60篇之后。”
祝成俊说,宋轶凡是初二从一所乡镇中学转来,当时她的数学、物理等理科成绩较好,但语文、英语相对薄弱。可是她学习习惯非常好,平时学习非常有计划,初三时英语成绩也赶上来了。
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6)班一名女生说,宋轶凡平时做的课外题比同学要多,她的笔记都记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
印象三:谦逊“谢谢”说到老师不好意思
宋轶凡是生物课代表,生物老师郑淑琴对这名学生赞不绝口,“本质好、质朴,很少见”。
“她身上没有现在许多高中生的浮躁、怕吃苦。”郑淑琴说,宋轶凡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追着老师问,没弄懂不离开。每次问完老师后,都会不断地说“谢谢老师”,“这些都是该做的,谢得我都不好意思”。郑淑琴私底下常和宋轶凡聊天,当问及准备考清华还是北大时,宋轶凡总是淡淡地说,“现在不定目标,自己先做好再说”。“其实我知道她有目标,只是不想太张扬。”郑淑琴说。
印象四:淡定“她从来都不争什么”
在郑淑琴看来,宋轶凡有资格拿学校的各种奖励,但没拿到奖励的她从不抱怨,还总是笑嘻嘻。
“她从来都不争什么,轮到她什么就是什么。”郑淑琴说,前段时间学校确定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名单时没有宋轶凡,她有点打抱不平。但宋轶凡笑嘻嘻地说,“可能我还不够格吧,没关系,我再努力。”
印象五:活泼 同学中的“阿月浑子”
宋轶凡和同班同学相比,年龄算小的。班上同学一提起她就不约而同地说“好可爱”,说她喜欢跟大家开玩笑,喜欢讲笑话给大家逗乐,就像一个开心果。老师唐建国和郑淑琴都觉得宋轶凡单纯可爱,心里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杂念。
祝成俊说,宋轶凡性格开朗,爱唱歌跳舞,班上组织文艺活动,她都会参加,她唱的《隐形的翅膀》,“跟碟里的一样”。
主要评价
2009年11月19日,武汉市第二中学校园最醒目的地方贴出一张公示:“经学校研究,鉴于高三(6)班学生宋轶凡同学的杰出表现和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决定该同学为我校2010届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名推荐人选。”
虽然校方婉拒了采访,但通过师生和家长,了解到这个来自黄陂区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善于学习、谦逊朴实的学生。
年级第一
记者在校园里碰到高三(2)班一男生,问他是否知道宋轶凡。这名叫张满的男孩说:“听说过啊,她很厉害的,经常考年级第一。”
和宋轶凡同班的男生谢翱说:“她成绩很好。平时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去问她,她都很乐意讲解。祝愿她能顺利考上北大!”
另一名和宋轶凡同寝室的女生说,宋轶凡才16岁,但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平时学习、生活都很有规律,晚上10时多就睡觉了。
灵活读书
宋轶凡的班主任刘友平告诉记者,宋轶凡各科成绩都很均衡,没有“跛腿”学科。她高一年级有段时间成绩下滑了,那时很多同学都不敢问老师,她却主动找到各科老师谈自己的问题,找到方法后,进步就很快了。
刘友平说,宋轶凡没有走竞赛的路子,学习很扎实,而且一开始就把北大当作自己的目标。
2009年暑假,宋轶凡和学校另3名学生入选“安生中国创新英才训练营”,本来有机会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直接对话、交流,后因甲型流感病毒训练营活动取消。不过,宋轶凡告诉老师,她一点也不遗憾,还笑着说自己可以在暑假安排好学习,准备高三联考。
刘友平说:“宋轶凡不是死读书的孩子,她的综合素质很全面。有一次班会以‘厕所文化’为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她大胆走上讲台,思路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玩乐时间
宋轶凡的父母都在黄陂区一所初中教书。她的母亲昨日在电话中说,虽然自己教数学,但很少主动辅导女儿,也从不送她去培优,就是希望培养她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位母亲说:“女儿读小学二三年级时,她有问题可以问我,但我不检查作业。老师要求家长签字,我只签上自己的名字,检查作业的任务让她自己完成。”
这位母亲还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到大,自己和丈夫陪她玩的时间比学习多,比如打扑克、下五子棋,给她念儿歌、读唐诗,但从不强迫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