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liù zhou)又称“碌轴”,中国农业生产用具,是一种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安徽、河南省、山东省等省份的农村使用。
读音
碌碡读liù zho,陕西发音lǒu zhǒu。山东某些地方方言中“碌碡”又被称作lv zhuai(绿拽阴平),在台湾某些地方方言中“碌碡”又被称作lù dú。
制作工艺
选好花岗石、石灰岩或片麻岩等石材,经放样后人工凿除多余部分。形成圆形的母胎,然后进行细部加工。
木框是基本的碌碡配套工具。木框是木工根据碌碡的通用规格,做好横梁(2道)、边梁(2道)、圆木销子(2个),在边梁上凿长方洞,榫接而成。很少用木制的木框了,基本全部改用铁制的了,因为在拖拉机等机器后面木制的很容易断。
一般而言,光有碌碡是不完整的。必须有配套的木框才算完整。在北方农村碌碡随用随弃,农民收工的时候,只是把木框带回家中即可。
使用方法
拉碌碡分为人拉、畜拉和拖拉机等拉。以前在晒谷场用牲畜拉的较多,人拉的较少,基本全部改成拖拉机等机器拉。还有一种方式,把碌碡把拴上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住一条木棍,一人抱住木棍的末端,其他人推着木棍转,碌碡便绕着一个很大的半径飞速旋转,功率得以提高,可花费的人力也多。
有时也用畜力拉碌碡,这要给牲畜戴上“笼嘴”(竹篾子或者铁丝编制的半球形器物),蒙住眼睛,以防牲畜吃粮食。牲畜拉碌碡倒是很轻松,可是走得慢吞吞的,功率低下。
有时在刚播完种子后用来压实土壤,使地下水通过毛细现象来供给种子生长所需水分。
相关记载
《齐民要术》:治打时稍难,唯快日用碌碡碾。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六:“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金史·赤盏合喜传》:大兵用炮则不然,破大硙或碌碡为二、三,皆用之。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阳消夏录三》:吾待君墙外车屋中,枣树下系一牛,旁有碌碡者是也。
实物图
参考资料
《播种·大、小麦》.ChineseTextProject.2024-09-21
《春日田园杂兴》.古诗文.2024-09-21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2024-09-21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ChineseTextProject.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