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公庙

吴公庙

吴公庙,位于城厢区上林村吴公山,又称吴长官庙、孚应庙,主祀义勇普济侯吴兴。唐朝吴兴殉身后创建,明、清均有重修。庙宇坐南朝北,由山门、正殿、后殿和两庑组成,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庙内十八根瓜楞石柱为宋代遗构。吴公庙是莆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建始末

李隆基时(712-756),吴景领族人赴古峰山地建吴公祠,奉祀先父吴兴。德宗建中、贞元间(780-805),吴凑福建省观察使时,体恤民情,奏准改吴公祠为吴公庙,雕吴兴像受百姓奉祀。

赵顼元丰二年(1079年)乡人鸠资扩建殿宇,改称吴长官庙。宋大观三年(1109年)吴兴裔孙吴公诚登科进士兴化市郡守詹丕远以其祖先功德,奏乞朝廷,宋徽宗赐庙额“孚应”。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兴化郡守陆奂钦奏朝廷敕封吴兴为义勇侯。宋嘉定八年(1215年)里人进士刘希道倡建寝殿。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里人郑炎捐资增建前殿。宋端平二年(1235年)里人杨梦信增建宫厅,贡生徐瑞衡又建坊门,于道上砌石径直达庙门。淳五年(1245年)理宗旨加“普济”二字,敕封吴兴配叶氏为昭惠夫人,胞妹媛为吴圣天妃。置有司掌管祀典,每岁配享官祭仪仗。

明巡按李元阳檄修祠宇。明万历甲申年(1584年)邑人府尹吴献台重修。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邑人同知吴日强捐金扩建庙宇。

清嘉庆间(1796-1820年)庙殿再次重修。

民国26年(1937年)泗华吴禹丞偕西洙吴济航及洋西、江东村乡老率族人重修。

1994年,西洙籍侨胞吴禹川偕上林村郑金辉倡立董事会,鸠资50万元,于吴公庙遗址重建殿宇,再塑金身,恢复祭祀香火。

1997年10月竣工,乃称孚应庙,别设吴兴纪念馆。

建筑构造

吴公庙占地1581平方米。正殿主祀义勇普济侯吴兴,为单檐歇山顶梁斗结构,通面阔21.7米,通进深16米,全部保存沿用唐宋原瓜楞石柱20柱。后殿主祀吴圣天妃媛,为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通面宽18.4米,通进深10.5米。庙内并保存明嘉靖残碑一道及其他古代石、砖、瓦建筑构件。

建筑价值

吴公庙创建历史悠久,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重修扩建,今建筑保存沿用唐宋石柱20多根并保留清代木构风格,有一定的建筑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