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山樗牛

高山樗牛

高山牛(1871年2月28日-1902年12月28日),原名高山林次郎,日本近代作家,明治军国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出生于山形县鹤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他的作品受到浪漫个人主义、自我实现概念、美学和民族主义的影响,对明治末期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他所采用的古旧风格,许多人难以理解他的作品。

人物生平

出生于大日本帝国时期的山形县鹤冈市,原名高山林次郎,父亲是一个藩士,幼年时他就做了伯父的养子,他的伯父在福岛县县厅就职,故而他也跟着去了福岛县,一直在福岛中学读书。明治天皇19年(1886年),伯父升职了,调回东京任职,于是他也跟着来到了东京都,就读于东京英语学校。三年学习生涯过后,他考入了仙台县的东京大学预科。

主要成就

后来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在校期间,他研读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著名著作,以及日本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并且翻译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名唤作《淮亭郎之悲哀》   。在校期间,因获得读卖新闻小说悬赏奖而得名。

人物评价

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反映了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国粹主义风潮,发起组织“大日本协会”,出版《日本主义》杂志,造成很大的影响。

个人作品

翻译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名唤作《淮亭郎之悲哀》   。

明治35年(190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艺术形象

明治29年(1896年),他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之后,任职于东京帝国大学预科。一年后,他主动放弃了这个职务。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他就与友人创办帝国文学杂志,后来当了《太阳》杂志的主编和一些学校的讲师,高山提倡日本主义,极力排斥非国家的基督教思想和保守消极的儒教思想;

主张吸收德国国权主义和英国功利主义、实验主义思想,发扬明治建国思想,推进富国强兵政策。这个思想体系也就是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最早最完备的体系。他后来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团体,右派浪人组织,少壮军人集团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明治33年(1900年),文部省分配他去欧洲研究美学,因为出发前咳血而未成行。明治35年(190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也正是该年,他因肺结核去世于神奈川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