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镶成型是一种传统的制陶方法,主要适用于制作以平面为主且具有棱角的陶瓷器。这种方法包括将已准备好的陶瓷原料制成泥板,随后使用刀具将其切割成不同形状并组合起来,最终形成完整的器具。
形成过程
雕镶成型的过程通常涉及将胎泥压成薄片状,然后根据所需的形状切割成相应的大小。接下来,这些片材会被拼接在一起,形成所需的几何形状。例如,在制作六棱形瓶子时,就需要使用六个面的瓶身进行拼接。这种成型方法在明清时期的瓷器造型中较为常见。对于人像或玩具的制作,首先会进行手捏雕刻,然后再使用模具进行复制。而对于瓷花产品的制作,则完全依赖于手工捏制。
应用与发展
雕镶成型是可塑法成型的一种形式,属于手工成型类别。它的发展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并在战国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了宋代,雕镶成型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广泛应用于大宗商品和艺术陶瓷的制作。例如,壶类的嘴、柄、杯子的手把,瓶的耳等都是通过雕镶工艺完成的。20世纪30年代,随着石膏模型的应用,雕镶成型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