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榉树皮

榉树皮

榉树皮,属于中药材的一种,主要来源于榆科植物榉树的树皮。

形态特征

榉树,又名大叶榉《全国中草药汇编》,榉榆、血榉《新华本草纲要》。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密被柔毛。叶互生,硬纸质;叶柄长1-4mm;无托叶;叶片椭圆状卵形、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1.5-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粗糙,具脱落性硬毛,下面密被柔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7-15对。花单性,稀杂性,雌雄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或苞腋,雌花1-3朵生于新枝上部的叶腋;花被片4-5;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雌花仅有雌蕊1,子房1室,花柱2,斜生。坚果上部偏斜,直径2.5-4mm。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榉树皮产自中国中南、西南地区以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西藏等省份。生长环境包括山坡、路旁,或宅旁。

栖息环境

榉树皮栖息于山坡、路旁,或宅旁。

生活习性

榉树皮的生活习性尚不明确。

用途

榉树皮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其他木质制品。

保护级别

榉树皮不在任何级别的保护名单中。

文献记载

榉树皮的相关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别录》,其中提到其性质为大寒。《日华子》描述其味道为苦,且无毒。《品汇精要》指出其具有泄的作用,气味厚重,属阴性物质,带有香味。《本草汇言》认为其味道苦涩,气息寒冷。此外,还有其他文献记录了榉树皮的多种功效和使用方法。

饮食禁忌

榉树皮的饮食禁忌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榉树皮的药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化学成分

榉树皮的化学成分尚未得到详细分析。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恬楼、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与服之。(《古今录验方》榉皮饮子)

2.治小儿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榉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

3.治蛊吐下血:榉皮(广五寸,长一尺),芦荻根五寸(如足指大)。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蛊。一方以水酒共煎服亦得。(《普济方》)

4.治通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

5.治毒气攻手足肿疼:以榉树皮和槲皮,合煮汁如饴糖,以桦皮浓煮汁,绞饮之。(《肘后方》)

6.治(目)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圣济总录》榉皮洗眼方)

7.治汤火伤及一切毒肿:榉树皮捣汁,敷之。(《普济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剥皮,鲜用或晒干。

相关论述

《别录》:“大寒。”

《日华子》:“味苦,无毒。”

《品汇精要》:“泄。味厚于气,阴也。香。”

《本草汇言》:“味苦,气寒。”

《别录》:“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本草经集注》:“夏日作饮,去热。”

《新修本草》:“煮汁,以疗水及断痢。”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感冒头痛,肠胃实热,急性结膜炎。”

《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三、四年者,无力;用二十年已来者,心空。其树只有半边向西生者是,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未出,烘干用。榉牛,凡采得,用铜刀,取作两片,去两翅,用纸袋盛于舍东挂,待干用。”

《新修本草》:“此树所在皆有,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厚。殊不似檀。”

《植物名实图考》:“榉,《别录》下品。材红紫,堪作什品,固始呼胖柳。”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榉树皮..zysj.com.2024-11-06

榉树皮 - 《证类本草》 - 中医世家..zysj.com.2024-11-06

榉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m.baidu.com.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