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花生(学名:Arachis duranensis)是一种豆科,属于落花生属,原产于南美洲,特别是阿根廷北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散生有小绒毛,高度可达15厘米,以匍匐生长方式生长。蔓花生的茎为蔓性,叶子为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倒卵形,晚上会闭合。它的花为腋生,呈蝶形,金黄色,花梗较长,花量较多。花期从春季持续到秋季。开花后结荚果,荚果呈长桃形,果实易分散,难以采收。 蔓花生在中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和耐热,但对寒冷的耐受性较差。它具有观赏性强、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易于养护等优点,因此可以用作园林绿化的地被植物,也适合种植在公路沿线和隔离带上。 蔓花生在落花生的植物生物学研究中被引用为基因资源。
形状特征
该品种生长健壮,叶柄基部有潜伏芽,分枝多,可节节生根,铺地平坦,草层厚度为4-10厘米,在全日照及半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有较强的耐阴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沙质壤土为佳。生长适温为18-32℃。蔓花生有一定的耐旱及耐热性,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
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有小绒毛,高10-15厘米,匍匐生长;有明显主根,须根多,均有根瘤;茎为蔓性,茎间长1.5-2厘米,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托叶2枚,小叶2对,长1.5-3厘米,宽1-2厘米,倒卵形,全缘,晚上会闭合。
花腋生,蝶形金黄色,花瓣3枚,花梗较长,旗瓣近圆形,具瓣柄,无耳,翼瓣长圆形,具瓣柄,有耳,龙骨瓣内弯,兵喙,雄蕊10,单体,花药二型,长短互生,长者具长圆形近背着的花药,短的具小球形基着的花药,子房近无柄,花柱细长,开花后结荚果,荚果长桃形,果壳薄,果实易分散,难采收。花期春季至秋季,花量多。
生长环境
蔓花生在全日照及半日照下均能生长良好,有较强的耐阴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沙质壤土为佳。生长适温为18—32℃。蔓花生有一定的耐旱及耐热性,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全日照及半日照条件下或在盛夏阳光充足、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最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红壤土最佳,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有较强的耐阴性和一定的耐旱、耐热性,但耐寒性较差。
栽培技术
蔓花生可以用播种及扦插繁殖,由于种子采收较费工,现大量繁殖均采用扦插。扦插可于春、夏、秋季进行,一般选择在雨季或阴天进行,以中段节位做插条为佳,可促使其早生根,分枝也较多、返青之后再适当施肥促其生长。在做地被植物栽培时,栽培株行距以25x30厘米为宜,在短期内就可形成致密的草坪。在草坪建植前每亩施入1000—1500公斤腐熟有机肥,在生长期根据情况追肥。如果土壤较肥沃,蔓花生长势良好,可不必施肥,或根据植株长势而定。一般追肥可选用磷钾缓释性肥料,每亩施用10—15公斤。
插后管理:扦插后,大棚内的水分、温度、湿度的控制关系到插穗生根成活率的高低以及其后苗木的生长质量。
水分管理:水分含量应保持插床表层土壤潮湿,随着植株的生长,要注意浇水量,防止过干过湿,以利植株生长。
温度、湿度调节:扦插后应适时调节棚内温度、湿度。一般棚内温度要求白天15-28℃,夜间6-20℃,当温度达30℃时应揭开两头或多处棚盖,以利通风降温。一般棚内湿度要求75%-95%,当湿度低于50%或高于98%时,应喷雾或揭开两头或多处棚盖,以利用通风换气的方法升降湿度”。
施肥:当插条生根后,便可开始施肥。前期每周施1次,施0.05%-0.1%的尿素溶液,随着苗木的生长适当加大用量和延长施肥周期。
扦插成活后的蔓花生苗在荫棚内养护2-3个月后就可以移入绿地中栽培,栽培土质以红壤土为佳,光照和排水条件良好,株行距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按常规绿地管护标准进行养护,2-3个月可形成致密草坪。在进入初霜期后用无纺布适当防霜冻,通过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使蔓花生生长健壮、增强抗性。
主要价值
蔓花生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可用于园林绿地、公路的隔离带做地被植物,由于蔓花生的根系发达,也可植于公路、边坡等地防止水土流失。也可用做改土绿肥,牧草公园绿化,水土保持覆盖等。
蔓花生观赏性强,四季常青,且不易滋生禾本科杂草与病虫害,一般不用修剪,可有效节省人力及物力,是极有前途的优良地被植物。台湾地区栽培较多,福建省、广东省也正开始推广。
同属种类
约22种,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引进2种。
繁殖方法
由于蔓花生的种子采收较难,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扦插可于春、夏、秋季进行,以夏、秋季为佳,一般选择在雨季或阴天进行,扦插成活率都比较高。
插穗准备:插穗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取中上部茎段,剪成12厘米左右的小段,上剪口的位置在芽上方1厘米左右位置,下剪口在基部芽下方0.1-0.3厘米处,因为靠近节部的形成层活跃,养分积累多,易于愈合生根。插穗剪好后蘸取ABT生根粉,蘸的时间为1-2秒即可,既可以起到伤口消毒的作用,防止伤口腐烂,又能够促进插穗伤口愈合生根。
扦插基质:基质用红壤土、园土、细沙土都可以,实践证明采用园土:腐质土:珍珠岩按比例6:3:1的混合土比较好,生根快,成活率高。
扦插床:插床选择在遮阳棚内,扦插床用砖砌成长10米、宽1-1.2米、高0.25-0.3米的床框,底部垫少量厘米石作排水层,上层铺上配制好的基质,稍加压紧即可按要求进行扦插或者把配制好的基质装于营养袋内进行扦插。
扦插:扦插时将插穗斜插于苗床或营养袋中,插入深度为全长的1/2-2/3,扦插密度为株行距3-4厘米为宜。插后压实浇透水,按常规要求进行管护,一般2周后伤口愈合,4周后能够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