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坡街
深坡村又名深坡街是富川瑶乡的宋代汉族古村寨,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现富永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系始祖蒋士弘任桂林府通判致仕回湘路过此地定居。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基本概况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的深坡村,距县城16公里,位于富川县
东北面。全村人口1485人,400多户,12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3000多亩。是富川瑶乡的宋代汉族古村寨,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现富永(江永县)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系始祖蒋士弘(宋嘉定年间进士)任桂林府通判致仕回湘路过此地定居。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村内科举人才辈出,据《蒋氏宗谱》及《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志》记载,该村自立宅以来,三街鼎盛,由富川瑶族自治县深坡街、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华坡街、八步区(今贺州市)水东街(今贺街)为湘桂蒋氏名门望族居住地。深坡街人杰地灵,有进士4名,举人9人,贡生13人,有历代嘉封题匾数十块,是富川历代的名门望族,在民间曾有“上有深坡街,下有下城头”之传颂美言。该村原名葛坡街,又名深坡街,在富永二级公路16公里处西边有石刻“葛陂”二个大字。民国时建立葛坡乡是用此名,只是把“陂”字改为“坡”字。
交通情况
深坡村地处贺州市富川县东北部,距富川县城16公里,富永(江永县)二级公路穿村而过。
距桂林市220公里,是富川瑶乡典型的汉族宋朝古村寨,全村除几户龟石水库搬迁移民户外,全部都姓蒋,旅游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气候条件
深坡街(深坡村)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年降雨量166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573小时,年均无霜期322天,冰冻期6.3天,风向多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9米∕秒。总的气候特征是光照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旅游
深坡古村落主要以三镶石板街为主,全长800米,据文物专家考证,三镶街为该村中过进士才能铺设,从史籍中可以互相印证。石板三镶街有大型门楼2座,中型门楼2座,小型门楼7座,文革前各大小门楼均挂有进士、文魁、经魁、举人、贡生、大夫第等烫金牌匾数十块,现存只有挂牌匾的铁钉,牌匾待重立。牌匾最早的为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最迟的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早最晚牌匾均为进士匾。据史料记载深坡村历史上曾出过进士4名,举人9人,贡生13人。
三镶石板街两旁民居为宋明清时期的青砖绿瓦马头墙老式建筑,沿街民居现还留存有摆货物的铺面结构。因秦新道潇贺古道从此经过,在当时可以说是很繁荣的商业村寨。
村中原有三座庙宇,一座戏台,这些古建筑均在解放后,特别是“文革”时被认为是“四旧”而被拆除。还有三座祠堂,均在清朝同治年间建造(1862年),曾经150年风雨沧桑,仍象三件文明大袍屹立在村东南。2004年,村中还集资数万元将《蒋氏宗祠》、《玑公祠》在文革中被拆除的马头墙、祠堂门匾、神台、祖宗牌位等修复。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宗祠神台左右的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充分反映了深坡村历代重视子孙忠君爱国,崇尚孝道,热心科举,重视桑麻的传统美德。
村中还有历代建立的书房10多座,保留完好的还有五座,较著名的有“恕堂书屋”、“汲古书屋”均建立于清咸丰末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