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及,字希之,原籍幽州良乡,后定居于偃师区。他以其公正廉明的治理风格而闻名,深受百姓爱戴。
人物生平
赵及的父亲曾在辽朝担任蔚州灵丘令,后来随宋朝军队北伐回归,被授予偃师令一职。赵及本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起初任职于慈州军事推官,随后转任广信军判官,再改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并管理魏县事务。由于母亲年迈,他曾短暂监管叶县税收工作。此后,他在黄河、御河等地负责催缴赋税,并先后担任青州、大名府的通判。经过多次升迁,赵及最终成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并被推荐为殿中侍御史、权宗正丞。在处理夏守恩案件期间,他揭露了内侍岑守中受贿干扰司法的行为,并将其绳之以法。之后,他又因为直言批评夏守赟未能取得战果而不应继续留在枢密院,以及上书请求撤销郭承祐的团练使职位而受到关注。
不久后,赵及请求前往怀州担任知州,并调任徐州市,回京后担任三司户部判官,晋升为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按察使。在莱州市知州张周物因贪婪残暴被弹劾后,赵及也参与了此案的审理,导致张周物被贬谪至岭南地区。赵及还曾兼任侍御史知杂事,多次就时政问题发表意见,并暂时掌管吏部流内铨的工作。在他任职期间,他提出将官员缺额及时公布的做法,这一举措在吏部历史上尚属首次。后来,赵及又被提升为户部副使,但由于身体原因,他改任刑部郎中、直昭文馆、知卫州。再次被召回朝廷担任盐铁副使后,他因病请求调往汝州市,一年多后,虽然再次被任命为副使,但他并未赴任。之后,他被派往河中府担任知府,并特别授予天章阁待制、右司郎中等职务。在祭祀明堂仪式后,他被提拔为右谏议大夫。回到京城后,他负责大理寺和流内铨的相关事务。离开京城后,他出任徐州市知州,但因病情加重,他请求解除在京的职务,返回地方处理政务。最终,他被任命为南京留司御史台的负责人,但尚未赴任便去世了。
赵及性格温和谦逊,对家庭成员尤其关爱备至。他的治理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对他赞誉有加。
参考资料
《宋史·卷六十一卷六十五》 .个人图书馆.2024-09-25
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三.2024-09-25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之32.读书网.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