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法是一种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方法。
基本概念
尝试法是指在数学竞赛中,面对复杂的题目且缺乏明确线索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尝试来探索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这种方法强调的是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原理
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学生能够尝试,尝试能够成功,成功能够创新”,其特点是“先尝试后指导,先练习后讲解”。这一理论的学科理论基础涵盖了哲学、教学论和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从哲学角度来看,尝试教学法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旨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论层面,尝试教学法倡导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主张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而引发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而在心理学层面上,尝试教学法利用迁移规律,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构建更高级别的知识结构。
实践操作
尝试教学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和综合模式。邱学华教授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共分为七个环节:
第一步 准备练习
这是学生尝试活动的预备阶段,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为解决尝试问题做好准备。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借助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他们解决尝试题创造条件。
第二步 展示尝试题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设定学生的尝试目标,让他们进入问题情境。展示尝试题后,应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 自学课本
此时,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引导他们自学课本,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自学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问题作为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提问,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意见。
第四步 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的形式因学科而异。教师应巡视课堂,收集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继续阅读课本,或者向其他同学求助。
第五步 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引起学生的疑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允许不同观点的辩论。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尝试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他们会希望了解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这也成为了他们迫切需要教师讲解的原因。
第六步 教师讲解
这个环节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尽管有些学生能够完成尝试题,但他们可能只是模仿例子,并未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教师不必从头开始讲解所有内容,只需着重讲解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和教材的重点。
第七步 第二次尝试练习
这是一个给予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中,有些学生可能犯了错误,有些学生虽然做对了,但并不明白原因。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学生获得了反馈和纠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次接受信息反馈。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有益。第二次尝试题应该与第一次有所不同,或者稍微改变,或者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这些步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个环节是核心,第一环节是准备阶段,第七环节是延伸阶段。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多样性,不应机械地照搬单一模式。邱学华教授在实践中还提出了多种变式,如调整顺序、添加步骤、结合步骤以及前置步骤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参考资料
尝试教学法.搜狐网.2024-11-12
悦读||什么是尝试教学法.来数学吧.2024-11-12
尝试法就是把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列举出来,根据结果找到题意的答案.百家号.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