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秦艽,生长在山地石质坡地及林间空间上。海拔1500~2500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有粗大的直根系,有时数根扭曲在一起成绳状,淡黄色或暗褐色。茎由基部分枝,直立或斜生,基部被残叶纤维。上部光滑,根生叶丛生,有叶鞘抱茎。茎生叶较小,对生,有长节间,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2~3厘米,基部渐狭,先端尖或稍钝,全缘,两面肖滑,叶脉5条明显突起,淡绿色。花密集成头状,着生在茎顶部或叶腋部;花萼膜质,管状长为花冠的三分之一,萼齿通常不明显或很短,三角状;花冠筒状或针状,深蓝色或紫蓝色,裂片卵状或椭圆形,褶三角形;雄蕊5个,不伸出,着生在花冠筒基部,分离,花丝扁,联合;子房无柄,柱头二裂。果短圆形;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深黄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范围

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辽宁省有分布,俄罗斯、蒙古也有。

主要价值

【药材名】:秦艽

【药用部位】:地下根

【药用成份】:中含有三种生物碱:秦艽生物碱甲(C10H9O2N),秦艽生物碱乙(C9H9O2N)和秦艽生物碱丙,熔点分别为79~81℃,128~130℃和206~208℃。糖类芳香油龙胆苦。

【功能与主治】:祛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虚热,舒筋止疼的作用。主治风湿性关节痛,结核病潮热,小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