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伟,斋号:吟墨轩,1983年8月19日出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
个人简历
杨家伟2007年9月,以总分第一名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师从王元军教授。读研期间,曾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等荣誉称号。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办公室助管,后当选为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兼)。
07年12月,与研会同学一起组织筹备“第四届全国书学学术周”,并负责学术周作品集、论文集的编辑、校对工作。
08年5月,承担“首师大十佳教师”书法院候选人的资料整理、晚会筹备等工作。
08年6月,组织筹备“首师大迎奥运会书法展”。
2008年7月至今 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会。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网上义卖作品,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灾区。
2010年7月,参加“爱我中华——关爱空巢老人”大型书画慈善笔会。
2010年8月,参与组织策划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廉政文化”主题笔会。
2012年7月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赴悉尼参加“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其作品被澳大利亚新州艺术馆永久收藏。
参与展览评审
工作至今,先后参加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孺子牛名家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西部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第四届中国(秦皇岛市)中小学生书法节、“爱我中华”——关爱空巢老人大型书画征集活动、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重大展览。并参与编辑《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全国首届篆书展作品集》、《爱我中华——优秀书画作品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集》等。
发表作品
书评《汉代石刻文化研究》发表于2008年3月1日《美术报》。
论文《米芾\u003c与守道文贤帖\u003e考》发表于2009年第4期《书谱》。
论文《薛绍彭书法收藏考》发表于2010年第1 期《中国书法》。
论文《“弘文之印”新考》发表于2010年第6期《书法》。
2009年12月出版专著《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
艺术特色
书法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综合素养的展现。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执著和激情是促进书艺俱增的有效方法与因素。
在杨家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不时地透漏出一种书与情的辉映。
杨家伟的才情源于他的勤奋和文化滋养。深厚蕴藉的中原文化使这位年轻帅气的青年身上多了一份真诚、真情、豪放和豪气。其行书写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静雅闲淡,线条灵动鲜活,笔力劲健沉稳,果断干练,深入法理,起讫有序,气息贯通,传承二王风韵。细品味,其间又有赵孟頫之隽永清秀,字里行间书卷味十足。线质厚重,一弃帖学妍媚纤弱,为其今后的发展铺开了路。
其草书,取法二王,开合有度,使转自然,其间参以张旭《古诗四帖》笔意,空间构造有思想。
其诗词,时而是“旅亭风度蝉声远,野驿云开雁路长”的游子思乡的情绪,时而有“万般萧瑟夜生凉,残月西楼初上”的书家独处的寂寞,突然间尽显“唐风晋韵遗疏狂,浓淡平生放浪”的浪漫与得意的胸怀。字外功夫可窥一斑。
杨家伟的作品是值得玩味和思考的,在字里行间描绘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去展示着一位青年才俊的感知生活和兼蓄才情。
“麻笺十万平生事,始悟兰亭曲水长”——杨家伟的书法道路将来会更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