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起源于1895年,由广东石湾酒厂有限公司第三代传人陈如岳创立。这一技艺通过口头传授和实践的方式代代相传,未曾中断。2009年,该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冰烧是中国白酒六大香型之一——豉香型的代表性产品,同时也是国家优质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历史沿革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始于1895年,由陈如岳在其家乡石湾镇创立。他将传统的米酒酿造工艺进行了创新,加入了“缸埕陈酿、肥肉酝浸”的特殊步骤,从而显著提升了米酒的质量。这项技艺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豉香味,还使得酒液更加清澈。1982年起,石湾酒厂开始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对玉冰烧酒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标准。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酿制工艺为基础,起草并实施了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确立了豉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界的地位。

工艺特点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的特点在于“缸埕陈酿、肥肉酝浸”,这一步骤能够形成浓郁的豉香酒香,使酒味绵甜柔和,酒体甘冽丰满,并且能使酒液清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添加“肥肉”有助于吸附杂质,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的豉香酒香和醇化酒体,解决了米酒酒液混浊的问题。1982年,石湾酒厂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发现了玉冰烧酒中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建立了完整的酿制工艺标准。

相关传说

陈如岳,原为清代爱新觉罗·旻宁翰林学士,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思念年迈的母亲,于1889年辞官返乡。他在家中接手了酒庄的经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发明了“缸埕陈酿、肥肉酝浸”的米酒酿制技艺。

技艺传承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自1895年由陈如岳创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过程。1974年,石湾酒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模。1979年,他们又改进了发酵工艺,实现了更科学稳定的操作。1982年,石湾酒厂资助了对玉冰烧酒香气的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对传统产品的特色及其成因进行系统的科学总结。1984年,石湾玉冰烧获得了“国家优质酒”称号。1996年,石湾玉冰烧工艺标准成为了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基础。2002年,石湾酒厂成立了米酒行业的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中心,致力于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工艺。2006年,石湾玉冰烧被认定为国家级米酒香型(豉香型)的唯一代表产品。2007年,石湾玉冰烧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石湾”品牌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生产情况

玉冰烧具有超过170年的历史,曾是国家指定的专供出口米酒品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来自外地名酒的竞争,广东米酒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参考资料

石湾玉冰烧:百年坚守传承 酝酿生生不息.百家号.2024-10-25

石湾玉冰烧酒.美篇.2024-10-25

石湾玉冰烧酒的发展.酒志网.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