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石斑鱼
多点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polystigma)是鮨科石斑鱼属的一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海域。栖息深度为1-46米,体长可达48公分,主要生活在河口、红树林等底栖环境中,属肉食性。多点石斑鱼的背棘总数为11,背的软条总数为15-16,臀棘3,臀鳍软条8。
形态特征
多点石斑鱼的背棘总数为11,背的软条总数为15-16,臀棘3,臀鳍软条,最大长度:48.0公分(雄鱼)。它们通常栖息在红树林区,是底栖动物。
栖息环境
热带,20°N- 16°〜99°- 164°E
淡水,咸淡水居于水底的
分布范围
多点石斑鱼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爱尔兰和所罗门群岛。
生活习性
石斑鱼属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亚门、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纲。
营养价值
鞍带石斑鱼(龙) 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
现状
一个全球性研究调查发现,每十类石斑鱼属物种之中,就有一种濒临绝种,大部分都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酒楼食肆常见的食用鱼。主持调查的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敦促政府通过立法和加强监察石斑鱼贸易,来保护这些受威胁的物种。香港是石斑鱼贸易的主要中心。
香港大学生物学教授薛绮雯说,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问题所在,只看到餐厅里、市场上食用鱼种类丰富,但在海洋里,情况却截然相反。
调查收集了不同国家的相关数据,调查全球已知163种石斑鱼的现状,将其中20种石斑鱼列为受威胁品种。报告称,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石斑鱼属的数量会持续减少。薛绮雯教授昨天发表研究报告时称,如果想在未来继续享用这些鱼类,现在就需要做出妥善管理,保护鱼群数量并加强贸易监管。
受威胁品种当中,红斑和油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域生活,薛绮雯教授建议立法保护。这两种石斑鱼,还有鞍带石斑鱼、老鼠斑,以及另外两种受威胁品种在香港都可以买到。报告还列出22种近危品种,包括宴会常见的豹纹鳃棘鲈等。
国人喜食生鲜海产,绝大部分在香港出售的鲜活石斑均转供内地市场,香港每年食用占五分之一,约360万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