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尖叶猪屎豆

三尖叶猪屎豆

三尖叶猪屎豆(学名:猪屎豆属 micans),又名黄猪屎豆、美洲野百合,是豆科猪屎豆属的植物。原产于美洲,现在广泛分布于非洲、亚热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见于路边草地及山坡草丛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草本亚灌木,体高约2米;茎枝圆柱形,粗壮,各部密被锈色贴伏毛。托叶线形,极细小,宿存或早落;叶三出,柄长2-5厘米,小叶质薄,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长4-7 (-10) 厘米,宽2-3厘米,上面仅中脉有毛,下面略被短柔毛,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两面叶脉清晰,侧脉8-15对,小叶柄约2毫米。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有花20-30朵;苞片细小,线形,早落,小苞片的形状与苞片相似,生花梗中部以上;花梗长5-7毫米;花萼近钟形,长7-10毫米,五裂,萼齿阔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密被锈色丝质柔毛;花冠黄色,伸出萼外,旗瓣圆形,直径约14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具胼体二枚,垫状,翼瓣长圆形,长13毫米,龙骨瓣中部以上弯曲,几达90度,长约10毫米。荚果长圆形,长2.5-4厘米,径1-1.5厘米,幼时密被锈色柔毛,成熟后部分脱落,花柱宿存;果颈长2-4毫米;种子20-30颗,马蹄形,成熟时黑色,光滑。花果期5-12月间。

分布范围

原产美洲。现栽培或逸生于我国福建省、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生路边草地或山坡草丛中。海拔50-1000米。分布到非洲、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

三尖叶猪屎豆是一种韧性很犟的植物可在河床地、堤岸边、烈日当空、多砂多砾的环境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没有太多的土壤,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养分;缺少了林荫的覆盖,温度的变化,自是随著天气的转换而呈现剧烈的变动,大晴天晒得火烫,寒流来袭也是首当其冲,但三尖叶猪屎豆却也能正常成长。

繁殖

三尖叶猪屎豆休眠的百合鳞茎于4月开始发芽,当芽长至20cm高时开始出现茎生根,7月初开花结实(结实率较高)。花后开始进入鳞茎膨大期并进行花与芽的分化,同时收缩根也开始更新。三尖叶猪屎豆11-12月经几次轻霜后地上部分枯萎,鳞茎开始休眠,并接受春化作用。

三尖叶猪屎豆的自然繁殖主要靠种子与较少的珠芽繁殖。种子要经过一段温暖期萌发形成小鳞茎,再经过一个寒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长叶。种子与珠芽都要生长3-4年才能开花野百合自身一般不会分球繁殖。

栽培技术

三尖叶猪屎豆繁殖方法有4种:鳞片、鳞茎、种子、株芽繁殖法,前两者生产常采用。

1、鳞片繁殖:10月份左右,选无病害的大鳞茎,切去基部,使鳞片分离,在整好的地上按行株距15厘米*5厘米,开浅沟,将鳞片均匀放入沟内,覆土3厘米。

2、鳞茎繁殖:采收时大的鳞茎作药用,小的作繁殖材料,按行株距15~25厘米放入沟内,覆土6厘米左右。

3、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至4月,整好地施足基肥(农家肥),作平,宽10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播,轻轻镇压一下,再撤一层薄沙,盖草帘,浇水保。待出真叶时,撤草帘。

4 、株芽繁殖:夏季来收叶腋内长的株芽,与细沙混合,放阴凉处。9月份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行距20厘米左右,开6厘米浅沟,把株芽筛会上播入沟内覆土5厘米,盖草。第二年秋采收作繁殖材料,方法同小鳞茎。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