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寺,在浙江临海尤溪镇下双线义城路109附近。始建于五代十国周广顺二年(952年),旧名“佛窟”,为吴越检校刑部尚书包彦晖所创。乾隆九年(1744)王世芳为之作《重修昌国寺记》。

历代重建

始建于五代周广顺二年(952),旧名“佛窟”,为吴越国检校刑部尚书包彦晖所创。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昌国”。南宋绍兴二年(1132),僧涌宝因居山三十年,募作转轮藏。绍兴十年(1140),住持僧必宗辨新开涂田,并作记树碑纪念。后废。清康熙十九年(1680),寺借了鼎重建。乾隆九年(1744),惠峰寺僧行学重修,王世芳为之作《重修昌国寺记》。文学描述洪瞻陛《昌国寺》诗:“暮雅啼不住,山外夕阳低。路人羊肠险,峰环佛髻齐。碧阴团竹树,空影印云霓。胜有残碑在;摩挲认旧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