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法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将产业组织政策转化为法律条文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目的是平衡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产业组织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法、中小企业政策法和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三个组成部分。
基本内容
目标规定
产业组织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对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规定。在中国,产业组织的目标是促进企业间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具体来说,对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应形成以少数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市场结构;而对于其他产业,则应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或并存的市场结构。
竞争规则
产业组织法还规定了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竞争规则,旨在鼓励合法竞争,限制垄断。国家对企业和市场实行反垄断管理时,须妥善处理市场垄断与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对于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的行为,国家应通过强制手段加以限制和排除。同时,国家应区分市场垄断与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区别,并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根本利益和实质安全的需求。对于某些必要的垄断,国家应给予支持,必要时还可采用国家垄断的形式。
规模合理化
为了防止过度竞争,产业组织法规定了同一产业内企业规模的合理化问题。这涉及到对企业组织规模和数量的控制,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在具备互补优势的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应鼓励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组织保护
产业组织法还包括对产业组织的保护措施。针对幼稚产业,国家应实施保护政策和优惠政策,以减轻国外企业对其的冲击。此外,产业组织法还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应遵循“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通过多种手段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行业协会
产业组织法还涉及对行业协会的规定。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自律组织,由行业内企业自愿加入,负责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它们的主要职能包括代表会员参政议政、提供服务、参与社会管理以及对外联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能够协调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和矛盾,从而成为维护产业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补充形式。通常,行业协会的相关法律规定会纳入相关法律中,如证券协会的规定就在《证券法》中体现。但对于一些有全局影响的行业协会,也可能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如商会法。中国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立法分为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两类。
分类
构成
产业组织政策法是由产业组织理论指导形成的法律体系,旨在解决产业组织过程中的“马歇尔冲突”。这一冲突是指如何平衡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关系。产业组织政策法的核心是协调市场规模与市场竞争效率,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实现实际利益。产业组织政策法包括反垄断政策法、中小企业政策法和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三个部分。其中,反垄断政策法和中小企业政策法侧重于抑制垄断,增强竞争活力;而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则致力于抑制过度竞争,实现规模经济。
反垄断政策法
反垄断政策法是产业组织政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预防垄断,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最早的产业组织政策法,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反垄断政策法的内容涵盖卡特尔规制、企业合并控制及垄断力滥用规制等方面。该法不仅包含禁止性和限制性规范,也含有大量的许可性规范,后者多以适用除外的形式出现。
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
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是防止过度竞争、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兼并既可以是两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合并成立新企业,也可以是大企业吸收小企业的方式。尽管反垄断政策法也监管企业的兼并和联合行为,但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更倾向于鼓励此类活动。这是因为企业的兼并和联合既能增加企业的规模经营和竞争能力,也可能带来垄断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控。
参考资料
产业组织法.产业组织法.2024-09-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09-05
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中国人大网.2024-09-05
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