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吉普赛女郎

吉普赛女郎

《吉普赛女郎》是荷兰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的油画。《吉普赛女郎》是荷兰画家弗兰斯·哈尔斯于17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一幅布面油彩画作品,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这幅画中塑造的是一位普通、平凡却极其生动的女性形象。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用简洁的构图、粗放中不乏细腻的笔触,捕捉并描绘出了吉普赛女郎动人且充满生命活力的一个瞬间。在浅淡的色调中,一位吉普赛女子纯真而略带顽皮地浅笑着;女子的脸庞呈现出健康的红润色泽;她披散着一头乌黑、蓬松的长发;灵动的双眼表现出她活泼的性格。画面中,色彩饱满而朴素,背景的冷色与前景中大面积的暖色形成微弱对比。画家弗兰斯·哈尔斯以流畅疾驰的笔触塑造了这个平凡女子。

哈尔斯以半身特写描绘了这位吉普赛姑娘,她具有典型的荷兰民族形象特征,带着单纯开朗的微笑,袒露着丰满的胸襟,秀发蓬松,身姿微倾,似乎在与画外人会心地交流,透现出青春少女活泼奔放、充满生命活力、无忧无虑、不好华饰的自然美。这是一个从中世纪禁中走出来的青春少女,浑身洋溢着开放气息和时代精神。

作品内容

在这幅画上,描画的是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也比较随便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的微笑,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她身着红色的裙子,和灰白色衣服,左边头发旁边露出了一个红头绳,秀发蓬松、身姿微倾。后面的背景是漂浮的白云和透出的蓝天,并巧妙地和人物融合在了一起。

创作背景

“吉普赛”这个称呼来自15世纪的欧洲人对一群流浪异乡之人的称呼。当时,由于人们对这群异乡人不太了解,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后来,“埃及人”这个称呼就慢慢变成了“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到处流,依靠城镇和农村居民谋生。传统上,吉普赛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和充当乐师为业,吉普赛妇女们则从事卜、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独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吉普赛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开朗洒脱的性格特征。与其他民族的女性相比,吉普赛女郎们更是热情奔放,擅长歌舞。弗兰斯·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位吉普赛女郎。

1609年荷兰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在教育普及和追求思想自由的氛围中,产生了本国新兴的民族美术。它区别于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奢华艺术风格。已经摆脱宗教束缚,获得民族独立的荷兰人民,特别是市民阶层有了新的艺术要求——希望艺术品表现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骄奢淫逸的宫廷生活。另外,工商业和航运业的繁荣让荷兰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自豪之情。因此,17世纪,荷兰的肖像画发展最为繁荣,不仅限于单人肖像,还有团体肖像。其中团体肖像画是荷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如给射击手连队、慈善机构的管理员团队画群像等,弗兰斯·哈尔斯正是这类肖像画的重要代表,他的肖像画既不呆板,又带有符合市民要求的风俗性特质,因而供不应求。

哈尔斯是一个十分出色并极富艺术个性的画家,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极善于捕捉人物脸上一瞬间的情绪,表现手法豪放。这幅《吉普赛女郎》是他1628年—1630年创作完成的肖像画。

作品鉴赏

主题

该画作通过刻画一个没有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宫廷妇女之矫揉造作且无拘无束富有生活情趣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美好生活的向往。

形象

在该画作上,描画的是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也比较随便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好象她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画家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在这里,作者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此外,形象尽管被描绘得很俏皮,但仍能显出她的豪爽性格。她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普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画出来了。

构图

在该画作上,弗兰斯·哈尔斯采用的是半身近景构图,目的在于突出人物的面部和身姿,着意刻画人物的生动的表情。画面左边头发旁边露出来的红头绳对画面左右的均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色彩

该画作色彩明快,笔触流畅奔放,具有被人称为“往画布上扔颜色”的豪放画风,整个画面显得既瑰丽炫目又和谐统一。哈尔斯大胆地运用黑色块和白色块的并列,衬托出丰富的中间色调,让红、白、黑三种颜色互相映衬,而人物的脸部是用饱满的色彩一笔一笔结结实实地塑造出来的,色彩明暗过渡自然朴素。画面以暖色排列形成热情豪放美感。红色的裙子和发辫上的红色发带上下呼应,使整个画面充溢着永恒的生命气息和乐观自尊自信的精神气质。

技法

在该画中,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抓住了人物转头一笑的刹那,通过精湛而细腻的笔触,把人物微妙的心理瞬间刻画了出来,使人物的衣着、面部表情与本身的性格特征,达到了高度的一致。那回眸的刹那间,随意、洒脱、无所顾及、真诚而又善意的一切心理,都写在了脸上,赋予这幅画最特别的艺术表现力。例如,人物的一缕缕头发则是用细腻而弯曲的笔触完成的,写实逼真;衬衣和裙衫的处理简洁豪放,没有丝毫精雕细刻的痕迹。背景是漂浮的白云和透出的蓝天,不仅加强表现了吉普赛女郎活泼热情的性格,而且还巧妙地和人物融合在一起,作者似乎是在暗示人们,这是一个由大自然孕育出来的活生生的女孩子。

作品评价

佛兰德斯画家安东尼·戴克:“世界上竟有如此传神的作品!”

中国现代画家丰子恺:“弗兰斯·哈尔斯的这幅《吉卜赛女郎》给人的感觉十分随意,似乎是未加思索地一挥而就。画中的女郎一反以往青年妇女浓妆艳抹的脂粉气,她那种自然脱俗的美和热情奔放的个性将观者的心灵深深地打动了。”

作品影响

《吉普赛女郎》是哈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典型的欧洲现实主义肖像画,对欧洲现实主义画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它又带有风俗题材的性质,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荷兰民族美术的发展。

研究价值

《吉普赛女郎》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表现了吉普赛人的衣着特征与其开朗洒脱的性格,且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这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的形象,几乎成为了300年来文学、戏剧、电影工作者们进行艺术创作时理想的研究与参考对象。

作者简介

弗兰斯·哈尔斯(1581—1666年),生于米海连,一生都没有什么社会荣誉和地位,也从未加入过艺术家团体。他性格豪爽不羁,生活上放浪形骸,不过却是个相当出色并富有艺术个性的肖像画家。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主要是画肖像。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极善于捕捉人物脸上一瞬间的情绪,表现手法也相当豪放。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军官》《吉普赛女郎》《哈姆勒女巫》《弹曼陀铃的小丑》《哈姆勒养老院的女主持》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