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洛夫维奇·帕尔乌斯(1867年8月27日(9月8日)—1924年12月12日),原名伊斯雷尔·拉扎列维奇·格尔方德,是一位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活动家。他出生于俄罗斯,是犹太人。帕尔乌斯曾是青年土耳其党三大执政官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杰马勒帕夏恩维尔帕夏的金主和政治顾问,同时也是近东地区的一大军火商。他在俄国革命文献中也被称为Helphand。

人物生平

亚历山大·洛夫维奇·帕尔乌斯从90年代起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属党内左派。20世纪初又积极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为《火星报》撰稿,参加俄国1905年的革命,同托洛茨基—起提出了“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被捕后,曾担任过地下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接着被逮捕流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沦为极端社会沙文主义分子,从军用粮食的投机中大发横财。1924年病死于德国

早年生活

帕尔乌斯原姓格尔方德,1867年出生于俄罗斯一个犹太族家庭,格尔方德一家是属于社会中下层,父亲可能是一个锁匠或铁匠。格尔方德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里遭到大火的破坏。

格尔方德在敖德萨高中,并接受人文科学概论的家教。

踏入革命

1886年,19岁的格尔方德首先从俄罗斯前往巴塞尔市。在那里,格尔方德第一次接触到赫尔岑的著作,第二年,格尔方德回到俄罗斯,但遭到了沙皇秘密警察的监视和迫害,被迫离开俄国。他在国外流亡了十年。

回到瑞士,1888年格尔方德进入瑞士巴塞尔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891年格尔方德获得博士学位。

格尔方德的教授很大程度上敌视格尔方德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

格尔方德没有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而是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由于俄罗斯农业落后以及政治视野有限,格尔方德移居到德国,之后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并结识了罗莎·卢森堡

1900年,他第一次在慕尼黑遇到了列宁,十分欣赏列宁,帕尔乌斯鼓励列宁可以出版革命的报纸《火星报》。

日俄战争期间,帕尔乌斯准确的预测俄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帕尔乌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同志们的心中地位增加。德国的情报部门认为他用来反对俄国是有用的。

他和托洛茨基一起提出了不断革命论。

与高尔基的纠纷

在德国时,帕尔乌斯与俄罗斯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达成协议要出品他的话剧《在底层》。根据协议,话剧的主要收益归俄国社会民主党(约25 %收益给高尔基本人) 。尽管剧中有超过500场演出,帕尔乌斯'未能支付这笔钱,这使他被指控偷窃130,000德国马克。高尔基威胁要起诉,但罗莎·卢森堡说服高尔基将争执控制在党内,不将此事宣扬出去。最终,帕尔乌斯归还了高尔基,但他在党内的声誉受损。

在土耳其

此后不久帕尔乌斯就搬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他住了五年,并成立了个军火贩卖公司,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赚了大钱,他还成了青年土耳其党的财政和政治顾问。 1912年他做了土耳其日报Yurdu的主编。他和当时土耳其三大执政官恩维尔,麦赫迈特·塔拉特和杰马尔,还有财政部长Djavid Bey关系密切。他的公司涉及为土耳其军队的供应食品,他的贸易伙伴有克虏伯军火公司,维克斯有限公司,及著名的军火商Basil Zaharov。因为战争期间和维克斯的军火买卖,亚历山大帕尔乌斯曾被传是英国情报局的特工。

堕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帕尔乌斯为德帝国主义侵略东欧、对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各族人民进行殖民奴役的计划辩护。受到列宁的猛烈抨击,被称之为“一个卑微的懦夫,以宽容的态度似赞成非赞成地对待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他装模作样,似乎他没有觉察到在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的宣言中有很多地方是反对从帕尔乌斯和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到科尔布和卡尔·考茨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沙文主义的。”“在他出版的6期杂志中,没有一点诚实的思想,没有一个严肃的论据,没有一篇诚恳的文章。”

托洛茨基对帕尔乌斯的背叛感到痛心疾首,他写了一篇《为尚健在的朋友而发的讣告》。在这篇文章中,尽管当时在他们之间已横亘了一条鸿沟,他还是为帕尔乌斯那浪费了的巨大才华而表示伤心和敬意。托洛茨基宽宏大量地回忆起他和其他人向帕尔乌斯学到的知识如何多以及他们为后者而感到如何自豪。特别是他感谢帕尔乌斯教导他“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想”。但是——“现在帕尔乌斯再也不是以前的帕尔乌斯了。此时他已成为正在巴尔干漫游的一个政治上的福斯塔夫,而且还诽谤他自己已死亡的幽灵”(《我们的言论报》1915年2月14日第15期)。

不幸去世

帕尔乌斯于1924年12月12日在柏林去世,他的遗体被火化,埋葬在柏林的墓地里。在他死后Konrad Haenisch在他回忆录中写到:“这个人拥有第二国际最能干的大脑。”

才华横溢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受到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某种意义说是一个党外人士,而在党内事务上他却起着卓越的无党籍者的作用。他就是俄籍犹太人亚·季·格尔方德(Гелъфанд),他定居在德国,作为经济学家、政论家以及几本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的作者而出名。   ①他用帕尔乌斯(Parvus)的笔名(格尔方德用帕尔乌斯这个笔名)给欧洲最重要的社会主义高级期刊——卡尔·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和其他许多社会主义报纸撰稿。他还出版他自己的评论性刊物《世界政治评论》,早在1895年,他就在该刊上预言日俄将发生战争,并且预见到战争将推动俄国革命,1904一1905年间,当这一预言成为事实时,有不少人引用过这一预言。帕尔乌斯在德国党内站在极端左翼,激烈地反对改良主义倾向,并且蔑视某些领导人,说他们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并以此来掩盖他们和现存秩序的妥协。他精明而又富于战斗性,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以使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得到新生。

他的著作都译成俄文。其中的《世界经济与农业危机》,列宁在1899年评论此书时曾大加赞赏,他写道:“帕尔乌斯以世界市场的发展为重点,首先描述了……这一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霸权衰落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我们极力推荐……帕尔乌斯的这本书”。《列宁全集》第4卷第55一56页。

托洛茨基在被排挤出《火星报》后并跟每个人都不和时离开了日内瓦,前往慕尼黑,帕尔乌斯住在那里。他住在帕尔乌斯家,后来他的第二个妻子谢多娃也到那里和他住在一起。托洛茨基看出,帕尔乌斯是一个对俄国人内部各派持有超然见解的人物,他能够看清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舞台,是一个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的大师。对阶级斗争的广阔前景,托洛茨基本人及其他人的设想都没有超过这位人物。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列夫·托洛茨基欣赏帕尔乌斯的雄浑有力的文风,甚至在他们决裂后很长时间里,托洛茨基还是念念不忘帕尔乌斯的文风。简言之,在博学方面、经验方面及文学鉴赏力方面,帕尔乌斯仍然高于托洛茨基。但是要确定帕尔乌斯究竟对托洛茨基影响到什么程度却不容易。时至今日,诋毁托洛茨基的人认为托洛茨基主义的标志——不断革命论的唯一原作者是帕尔乌斯,或是认为托洛茨基抄袭或剽窃了这一理论,或是认为这一理论的来源如此拼凑杂乱,必然毫无价值。托洛茨基自己从不否认他曾受惠于帕尔乌斯,尽管他对此人感谢的热情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起过变化。从他们交往最密切时所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有多少最先由帕尔乌斯阐述的思想和见解在列夫·托洛茨基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迹,又有多少托洛茨基终生反复阐述的思想和见解在形式上同他年长的朋友最初灌输的并无多大差别。

日俄战争后,帕尔乌斯在《火星报》发表过论“战争与革命”的系列文章。甚至在这以前,他署名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文章就已使托洛茨基深受影响。但主要还是他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所提出的意见给托洛茨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像。

该系列文章在《火星报》1904年2月第59期上开始刊载。

帕尔乌斯的中心思想是:民族国家资本主义下已经发展到了顶点,气数已尽。“这一观点过去一直属于卡尔·马克思学说的一般原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阐明过这一观点。但是在本世纪初,多数社会民主党作家都认为,它是一种适合在节日时重复讲述的大师言论,而跟晚近维多利亚式的、民族意识较强的和以帝国为自豪的欧洲现实却毫无关系。他们认为,只有在很远的将来民族国家才会黯然失色。帕尔乌斯则相反,已看出民族国家正在黯然失色。他指出其症候,预测出灾变的加剧,并据此迫切要求社会民主党人相应地调整他们的立场和政策。他格外强调诸民族和诸国家的相互依存,这一强调使他的论断具有广阔的世界性的意义,而这在其他社会党民主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把1904年的日俄冲突看做是一连串战争的开端,他认为,一些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竞争的驱使而定会进行战争以求生存,各大陆的命运已联结在一起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已使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尖锐起来;欧洲的,特别是德国的农业界和工业界携手合作以求废除自由贸易,把保护贸易制强加给西欧。“关税壁垒已成为诸民族文化统一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经济障碍,它增加了国家间的政治冲突……因而强化了诸国及政府的权力······——政府的权力愈强大,各国之间愈容易发生武装冲突。”这些观点在托洛茨基看来已成为原则,他一生都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辩论。

帕尔乌斯认为,俄罗斯因在亚洲的扩张而与日本发生冲突,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压力造成的:沙皇统治企图通过对外征服而摆脱国内的弱点。但是俄国所受的外部压力却更大。在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之间的世界范围的斗争中,起独立作用的只有现代强国;就连俄罗斯帝国这样庞大的帝国,因为工业落后,也只不过是“一个领取法国证券交易所津贴的国家”。“战争是在满洲和朝鲜开始的,但已发展成为争夺东亚统治权的冲突。在下一阶段,俄国在世界上的整个地位将岌岌可危,战争将以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改变而结束。”

帕尔乌斯的分析结论如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过程引起俄罗斯的政治动乱,这一动乱反过来必定要冲击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俄国革命将动摇资产阶级世界……而俄国无产阶级就会充分发挥社会革命的先锋作用。”

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国外一般认为是卢森堡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或梅林首先批判爱德华·伯恩斯坦。但根据1964年科伦科学与政治出版社曾出了一本帕尔乌斯的政治传记《革命的奸商》,早在1898年初,帕尔乌斯就在其主编的《萨克森工人报》上连续写文章批判伯恩施坦的机会主义。帕尔乌斯建议给伯恩施坦以组织制裁。他要求把关于伯恩施坦策略的争论列入斯图加特党代表大会的日程,要求在党代表大会上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在大会上他受到诸多责难,据称会上只有蔡特金一人出来为帕尔乌斯辩白。但是他得到了包括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内的俄罗斯革命者的注意尽管帕尔乌斯晚年堕落为可耻的叛徒和大投机家,我们不应否定其早年在反对伯恩施坦主义斗争中作出过的贡献,对他早期的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著作仍然应该加以研究。

主要著作

《世界市场和农业危机》

列宁评价此书说道:“他叙述了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所发挥的地租理论,并且根据这个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帕尔乌斯又用许多有关德国的材料充实了对这一问题的纯理论性的分析。……这样一来,帕尔乌斯所得出的结论,就同恩格斯的看法完全吻合了。”列宁极力向读者推荐这本书,认为这是“对民粹派关于现代农业危机问题的流行论点的一个绝妙反证”。因而列宁评价他为“天才政论家”。

《实践中的机会主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