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满州龙是鸭嘴龙科的一属恐龙,化石是从中国满洲的上白垩纪地层发现的。模式种是满洲龙(M. amurensis,又名黑龙江省满洲龙),化石是一副保存较差的不完整骨骼,由俄罗斯科学家于1914年在黑龙江的河岸挖掘出土。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发现的恐龙,并在圣彼得堡的中央地质勘探博物馆中展示,不过大部份的部件都是石膏

参数

恐龙名称:黑龙江满州龙

拉丁文名: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

恐龙体长:体长10.50米,体高6.1米

恐龙体重:不详

恐龙食物:植物

生存年代: 7千万年左右的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地区

辨认要决:头骨低平,上枕骨及左右两鳞骨间的眶上部位向下凹入

恐龙种类:鸟臀目鸟脚亚目鸭嘴龙科

来 历

黑龙江满州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有“神州第一龙”之称,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简 介

黑龙江满州龙生存于距今约7千万年左右的白垩纪晚期,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嘉阴县城南西9km处的渔亮子-小滚子沟一带。其主要特征是:为一大型的鸭嘴龙,体长10.50m,体高6.1m;头骨低平,上枕骨及左右两鳞骨间的眶上部位向下凹入;下颌上有35列牙沟;肩骨直厚;坐骨末端不扩展;荐脊椎8个。该标本采自黑龙江省嘉阴县上白垩统渔亮子组,化石材料主要为下颌骨、颈骨、背椎、尾椎、肋骨肱骨胫骨、指骨等66块骨骼。1984年装架陈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