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Gazella Company)是美国经济学家戴维· 伯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

1994年,瞪羚企业数量作为重要指标被纳入《硅谷指数》,不久欧洲统计局等均提出瞪羚企业界定方法,之后瞪羚企业的概念逐渐被全球多个地区接受并应用,‌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瞪羚企业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启动的“瞪羚计划企业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随后,‌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创新聚集区也陆续启动瞪羚企业培育工作。‌瞪羚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信息、电子、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技术产业领域,分为生态型、平台型、解决方案型、产品型等四种类型。其成长机制是使命感、抓机会、拉长板。瞪羚企业的认定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略有差异,但通常要求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且近几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较高。

瞪羚企业数量是“硅谷指数”中反映硅谷创新能力的指标。能反映行业发展水平、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等。是整个创新创业链条上承前启后的中场力量。

词源及定义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就是高成长型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故此得名瞪羚企业。

发展历程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 伯奇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使用了瞪羚一词。他用它来指代年轻、快速增长的公司。智库基金会iFRAP将瞪羚定义为初始资本至少为10万欧元(11.8万美元)的公司。1994年,瞪羚企业数量作为重要指标被纳入《硅谷指数》,并作为评价硅谷创业活力和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后欧洲统计局等均提出瞪羚企业界定方法,并认为瞪羚企业数量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瞪羚企业的概念逐渐被全球多个地区接受并应用,‌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瞪羚企业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启动的“瞪羚计划企业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该计划为瞪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支持,‌标志着中国对高成长企业的认可和扶持政策的开始。‌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创新聚集区也陆续启动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构建自进化、‌自成长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瞪羚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

特点

成长速度快

凭借长板优势实现井喷式、裂变式增长。“瞪羚企业” 往往依靠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超越一般的游戏规则,以超越常规的速度成长。如德勤中国2011年发布第七届“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结果,晋身前5名的公司2011年平均增长率为7759%,所有入选企业的平均增长率为1186%。

创新能力强

瞪羚企业研发原创性技术,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靠创新寻找其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拥有领军创新人才、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瞪羚企业" 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

专业领城新

瞪羚企业把握细分产业领域,从价值链高端切入。通过产业细分及集中一点的战略,在产业价值链分解及融合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切入点,并获取立身之地及竞争优势。

发展潜力大

瞪羚企业围绕新兴领域创业,借助原创技术屏蔽竞争、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拥有领军人才。第一个“吃螃蟹"的先入为主效应、独特的客户资源、“烧钱"的资本优势等等,都是“瞪羚企业"的一般表征。而这些表征往往就是“瞪羚企业”掌握产业发展或行业发展战略制高点的主要依托,还是“瞪羚企业”能够成为行业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的根本原因,更是“瞪羚企业”向原有产业价链及行业领先企业挑战的重要武器。

分类

生态型瞪羚企业

基于价值链,具有开放、协同、聚合效应,聚焦整合平台内容、打造跨领域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核心竞争力在于以用户为核心,有一个杀手级的业务为基础,围绕其逐步布局关联业务,补充业务生态。

平台型瞪羚企业

以提供资源共享与快速配置为目标,基于用户体验,打造具有开发性、免费性、智能化的平台。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信息化使业务扩张边际成本接近零。

解决方案型瞪羚企业

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面向to b企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能最有效解决其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核心竞争力是解决可复制性问题,寻找个性需求中的共性,将解决方案模块化、标准化。

产品型瞪羚企业

面向toc消费者直接提供产品或者产品化的服务。核心竞争力依托技术创新,以开发创新产品为主要增长点。

成长机制

使命感

使命感驱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并指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命感拓宽企业家的视野,使他们能从更高层次审视行业动态和企业前景,洞察未来趋势,超越当前局限。确保企业家聚焦于愿景的实现,提供克服短期挑战的精神支柱,保持战略定力。此外,使命感凝聚员工共识,激发团队合作的力量,形成推动企业前行的强大力量。在资源获取方面,明确的使命感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并有效配置所需资源,抵制与使命不符的诱惑,从而实现高效发展。

抓机会

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是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的外部动力。瞪羚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关键在于能够抓住市场机会,不断形成业务增长点,从而获得业务的快速增长。瞪羚企业在成长期核心就是保持高速成长,寻找并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成长的速度决定于其抓机会的能力。瞪羚企业成长的可能机会在于产业价值链的分解与融合、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三个方面。

拉长板

最大限度拉伸长板是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的内生动力,企业的成败不在于补短板,而在于如何使最长板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将企业的优势长板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绝对的优势。瞪羚企业拉伸自身长板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自身在产业集群中的位置、恰当选择核心业务并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三个方面。一是在产业集群中用己所长、集采众长、互利共赢,穿透价值链并反向进行资源配置;二是在业务选择中深入分析行业增长机会,结合内部长板优势,从新老业务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长板的业务增长点;三是在商业模式构建中围绕将长板拉长、穿透价值链,展开多角度创新,即要对企业自身不同经营环节、关键领域展开结构性、局部性或流程性创新,从交易方式、运营机制、操作流程到组织管理,乃至技术配套等,展开系统再造,建构全新的商业模式。

认定范围

中国认定瞪羚企业的范围主要是产业领域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慧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 

认定标准

世界瞪羚企业认定标准

美国硅谷认定的瞪羚企业,起始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增长率不低于20%。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的政策研究副主席戴恩·史唐乐在《高成长企业与美国经济的未来》报告中检验了高成长“瞪羚企业”对就业和经济的推动。戴维伯奇认定的瞪羚企业,企业在当年度销售额不少于10万美元,且其销售额在随后5年内每年均有20%以上增长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年都会持续跟踪报告瞪羚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发展,oecd认定的瞪羚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且符合高成长企业标准(高成长企业标准:至少拥有10名以上的员工,且三年期间中年化增长率超过20%的企业,可以是收入或雇员数量的增长)。法国瞪羚企业是指初始拥有80万欧元(943000美元)的股权资本和13名员工。英国瞪羚企业起始收入需160万欧元(188万美元)和26名员工。

中国瞪羚企业认定标准

2014年,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发布《中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聚焦总收入不少于5亿元且成立不超过5年,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等定量指标;四年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大于2.5%等定性指标,具体标准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每年动态调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中国瞪羚企业》(hurun china mountain goats)中提出的标准是,成立于近二十年、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中国高成长性企业。福布斯发布的《2020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企业榜》则更注重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未来三到五年内最有可能达到10亿美金估值,成为独角兽的高成长企业。此外,瞪羚企业还须满足一些定性指标,如具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纳税和信用情况,以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等。

意义

反映行业发展水平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瞪羚企业”的多寡能够反映该产业的发展阶段。当产业从形成期进入成长期时。会有大量瞪羚企业出现,当大量“瞪羚企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某一环节、某一领域时。表明这里出现了细分的产业模块,当某一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中出现了大量瞪羚企业,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兆。

提升地区创新活力

瞪羚企业数量是“硅谷指数”中反映硅谷创新能力的指标。瞪羚企业不仅年增长速度能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还能迅速实现IPO。通常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该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瞪羚企业是地区创新能力的主力军,是整个创新创业链条上承前启后的中场力量。

拉动经济增长

瞪羚企业年增长速度快,其速度和规模对一个地区税收收入以及GDP增长的具有贡献,快速成长的瞪羚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瞪羚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巨大贡献,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动力源。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瞪羚企业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如软件、通信、网络,半导体、清洁技术和新能源等行业。行业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广,是“低耗高效”型经济的代表者。随着中国进入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换阶段,工业的发展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质增效为主,产业街构升级成为主旋律。“瞪羚企业”作为科技含量高、创新活跃的高成长群体,促进新兴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有望成为龙头企业

瞪羚企业最有希望建立起市场与技术优势、创建知名品牌,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因为瞪羚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细分市场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由高速增长期步入稳定成熟的增长期后,就很可能成为龙头和骨干企业。其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能够成为地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相关政策

2018年10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科技厅关于印发\u003c江苏省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u003e的通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企业创新梯队,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2021年4月,陕西省印发《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u003c陕西省瞪羚企业培育认定实施方案\u003e的通知》,加快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市场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群体。

2024年7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参考资料

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壮大上海产业新动能.上海经信委.2023-12-29

company.marketbusinessnews.2024-07-31

一文读懂中小科技型企业: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等.鹤壁市科技局.2024-07-31

江苏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2024-07-31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瞪羚企业培育认定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07-3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百家号.2024-07-31

两会新词出炉! “瞪羚企业”到底是啥?.今日头条.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