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是指通过数学变换从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中获得的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这些特征是在没有其他类型数据参与的情况下得到的。
分类
地震属性的分类尚未达成共识。Quincy Chen等人根据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九个类别,包括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波阻抗、波速、相关性和比率等。每个类别下又包含数个至数十个子类别。地震属性反映了地震波的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特征,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
三维地震学的影响
随着三维地震学的发展,地震属性的应用变得广泛。尤其是在结合已有的空间层位解释时,属性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数据洞察力。尽管许多有效的属性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少数基础属性,正确选择合适的属性对于成功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在使用属性进行统计分析时,应建立在对其实际意义的理解之上,而非简单依赖于数学关系。
目的与方法
地震属性的分类旨在帮助理解和评估各种属性的有效性及其具体用途。大多数属性是从工作站上的偏移叠加数据体中提取的叠后属性,而叠前属性则主要来自AVO数据。层位属性沿着人工或机器自动拾取的层位提取,其精度通常在四分之一毫秒左右。时窗属性则通过对特定时间段内的采样值进行累加或平均处理,从而获取总体属性。此外,还可以选择单个属性值或者计算时窗内属性值的分布或趋势。基于时间的属性有助于识别构造细节,而基于振幅和频率的属性则有助于分析地层和油气储集特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属性,因其融合了振幅和频率的信息,因而适用于地震特征的量化测量。
参考资料
能量半时地震属性的诠释与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024-09-18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之三:地震属性技术(SeismicAttribute).人人文库.2024-09-18
地震储层预测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地震储层预测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