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福街,黄亚福创建广惠肇留医院,并购下大片土地充作华人义山;1913年则与人合资,创办新加坡广益银行;也十分热衷于资助马、新华教。
黄亚福简介
黄亚福(1837-1918),是广府人。他是柔佛著名港主和实业家,原籍台山市,字彦廷,号莆田市,富后改名黄福。于1853年移居新加坡,原为木匠,后为橡胶种植园主及建筑商。因曾承包柔佛王国苏丹王宫工程,而获苏丹颁发柔佛王室效忠勋章。黄亚福他是一位木匠,而后来成为建筑承包商,并成为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商。新山许多历史建筑物都是他承建的,包括苏丹大皇宫(Istana Besar)和新山监狱(Penjara Johor Bahru)。之后他也进行甘蜜与胡椒的种植,并成为包税区主以及开设银行。身为银行家,他开设马来亚第一间华人银行“广益银行(Kwong Yik Bank)”。在柔佛,他也是于1878年创设的广肇会馆的创办人,并捐献2间店屋作为会馆的会所。
在1892年,他从苏丹阿布·峇卡手中接获一张地契,作为他协助州政府重新取得税收控制权的奖赏,而此地区即是纱玉河(Sungai Segget)东岸的土地,而发展成为甘榜黄亚福(Kampung Wong Ah Fook)。而它的居民主要是广府人,成为城中的广府人区。主要的道路也被命名为黄亚福路(Jalan Wong Ah Fook),而甘榜中的3条小路即以他的3位长子的名字命名,即是兆南街(Jalan Siu Nam)、兆坤街(Jalan Siu Koon)和兆祯街(Jalan Siu Chin)。
黄兆南是黄亚福的长子,他被送回中国接受传统的教育,并金榜题名。而兆坤则是他的次子,协助他打理生意。兆祯是第一位考获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法律系学士的马来亚华人。在柔佛比较出名的是他的第四儿子兆矽,他是一位律师,也是大战前后州议会的一位成员,以拿督S.Q.Wong(Datuk S.Q.Wong)称著于新山社会。
由来
1910年,黄亚福创建广惠肇留医院,并购下大片土地充作华人义山;1913年则与人合资,创办新加坡广益银行;也十分热衷于资助马、新华教。他在开发马来半岛新山的贡献,因而先后获英王赐予太平局绅荣衔及被柔佛苏丹封为拿督。以其命名的黄亚福街,为新山市中心最繁忙的街道之一。
一般而言,道路的命名有2种方式;第一:由当政者正式命名,这是倾向于选择某些名字,以纪念对政府有重要贡献者;第二:由于大众的使用及其他本地因素。在新加坡,这两种道路命名系统产生两组街名,一组官式的和另一组非官式的。官式者显示于街牌与道路指南上,而不管大众的使用,而大众却偏爱于另一组名字。此现象似乎未在柔佛王国出现,在柔佛官方采取较为宽松的主意,而出现此两种系统混淆及混合在一起。由政府建筑的路就以著名的马来人的名字命名,而非马来名的街道,则以不同的方式取得名字。
在拓殖期间,新山是处在未发展阶段,早期的落户者,若希望能有道路通往他们自己的产业地点,就必须自己兴建道路。举个例子,原本的义兴路是很长的,也只有义兴公司才有能力负担的起此责任及费用建造一条路通往它的会所。我们也从林亚相的地契上知道,他被要求在其土地上建造一条路。陈旭年路被建造,以便在纱玉河上岸的货物能被运载到陈旭年的店屋与栈房。同样的,仁贵路直达馀仁贵的住宅。已故的吴德州(Goh Teck Chow)夫人讲述,看到其祖辈黄亚福先生拿着一把雨伞在烈日下,监督建造黄亚福街的情景,因为是他自己进行的道路建造,黄亚福就具有这样的能力和地位,以他及3位长子的名字为这些街道取名。这些路名就因为众人的使用与众人的认知而流传至今。例如,很自然地延伸至义兴公司的路被称为义兴路,正如每个人都知道是黄亚福建造的主要道路,而称为黄亚福路一样的明显。
无论这些街道以什么情况下取得其名都好,这些路就是新山历史及柔佛王国历史的一部分。政府至今未改变这些名字,显示其对华人在柔佛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