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彭(1908年-1982年),男,江苏苏州人,人体解剖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曾任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山东大学民盟支部主委、第一届民盟青岛市市委副主委,第一届民盟山东省委常委。

人物简介

1932年在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其他留学生共同组织演讲,写文章,宣传抗战,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原地区的支持,还节衣缩食捐款支援抗战。

1939年7月,以优异成绩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抗日形势,沈福彭谢绝了师友的挽留,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于1939年返回祖国,受聘于云南大学医学院,同年加入中华医学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应聘到青岛市,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主讲解剖学、骨外科学,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先后任解剖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山东大学民盟支部主委、民盟青岛市委第一届副主委,民盟山东省委第一届常委。被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

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称青岛医学院,沈福彭任教授、附属医院院长、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次年当选为首届青岛市解剖学会理事长。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虽长期身处逆境,但始终保持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多病之身努力工作,1978年当选为第三届青岛市解剖学会理事长。

1979年错案得以纠正。

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岛医学院顾问,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

1982年2月9日,他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遵照沈福彭教授的遗愿,他的脏器保存下来“以供研讨”,他的骨骼经过精心处理制成了BOBBIN标本,摆设在几十年前他亲手创建的解剖标本室内“继续站岗”。沈福彭是我国捐献遗体以骨架制成标本的第一人。

主要作品

成就贡献

他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指导研究生,在右眼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仍不断翻译介绍最新专业资料,为同行审校论著,甘为“人梯”。编译了《骨关节解剖学》和《心血管解剖学》。生前立下遗嘱,要“鞠躬尽,死而不已”,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使后人从他“多病的躯体上再获得一点资料,以供研讨”;BOBBIN做成标本,使他“能在倾心的岗位上继续站岗”。1982年2月9日因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学院党委满足了他的遗愿。为了发扬沈福彭高尚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青岛医学院党委做出《关于向沈福彭同志学习的决定》。

秦牧献词

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

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

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

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

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

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

伫立丰碑之前默默礼拜。

这是全国著名散文家秦牧在得知青岛医学院沈福彭教授一生的动人事迹之后,以无限崇敬和激动的心情,为沈教授的骨架标本所写的献词。沈教授一生以其对党对社会主义执著的爱,以其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其“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高尚情操,在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心里竖起了一座丰碑。

参考资料

伫立的丰碑----解剖学家沈福彭教授.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2024-08-10

沈福彭-青岛大学校友网.青岛大学校友网.2021-12-21

沈福彭.中国知网.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