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下庄遗址位于潍坊市安丘市白芬子乡郑家下庄,是一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82年10月被发现,地处河边台地,南接郑家下庄村,西临大凌河,东北两侧被凌河支流环绕,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3米。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尊、陶鬲和陶罐等文物,是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1992年6月12日,该遗址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正文
古遗址名,山东潍坊市境内,位于安丘市白芬子镇郑家下庄村北,1982年10月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地处河边台地,南接郑家下庄村,西临凌河,东北两侧被凌河支流环绕,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3米。断崖处发现多处灰坑、红烧土以及陶片,采集到大量陶器标本,能辨认器形的有:
鼎足。分三型:一型是:夹砂褐陶,扁凿形;二型是:夹砂褐陶,鸟喙形,正面饰有附加堆纹及窝纹;,三型与二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附加堆纹两侧加双眼。属龙山文化。
足。夹砂红陶,乳状袋足,是龙山文化典型陶器。
陶尊。夹砂灰陶,子口内敛,腹部饰附加堆纹。属岳石文化。
陶鬲。夹砂褐陶,矮裆,实足尖,饰绳纹,是商代器物。
陶罐。夹砂灰陶,方唇、折沿,圜底内凹,饰绳纹,是西周器物。
该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文化遗址。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