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1日)出版。作者赵华民。《泰山赋》主要内容:“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自从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泰山就以它峻拔高大的外在形态和令人仰止的内在品德走进了中华民族的视野,走进了先民的生活,定格在他们心灵深处。为此古人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
作品原文
泰山赋 赵华民
泰山之悠,源远流长。经史子集,累见不鲜。《诗经》传颂,《史记》尊崇。文人墨客,镌志吟咏。江湖庙堂,咸称其灵。千古帝王,封天禅地,但冀江山永固。万世黎民,求嗣祈福,惟愿人物阜康市。
泰山之雄,溯于上古。广原之上,突兀而出,层峦叠嶂,拔地通天。北倚黄河,南望吴越,东峙沧海,西卫大漠,独尊于五岳,雄甲于神州。盛世祥瑞,君临泰山,金凤擎伞,玉鸟衔环。敬天之高,拜地之厚,歌功颂德,治国安邦。秦皇竖碑,刘彻植桧,李豫纪铭,宋祖筑殿。古往人杰,今朝圣贤,登临极顶,一览众山。
泰山之奇,天人合一。岳分五行,东方为龙。旭日初上,佛光古刹。晚霞夕照,灵岩法华。龙潭飞瀑,经石为畔。苍松皓月,大夫临风。天阶万仞,云步升仙。天门一啸,风月无边。
大哉泰山,天地奇观!佑吾中原地区,育我黎元!
或曰:泰山何以为尊?处万仞之巅,不忘地厚为本;居江海之阔,犹记天高为远。俯临群峰拱戴,不忘兴邦济世;仰观星汉流转,常念国泰民安。独尊之气,激人以自强不息;吐纳之怀,感民于厚德载物。兴感之由,心志弥坚。人民利益至上,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