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为半翅目,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省山东省、安徽、云南省等地。寄主有梨、苹果、杏、桃、中国樱桃、李等多种植物。

正文

梨蝽(Urochela luteovariadistant),属于半翅目,蝽科。此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山东、安徽、云南等地。寄主有梨、苹果、杏、桃、樱桃、李等多种植物。

形态识别

成虫 体长11~16 mm。宽约4.5 mm左右,体扁椭圆灰褐色,腹部腹面黑绿色。头暗褐,背中具褐色纵纹两条。喙达中胸腹板。复眼黑色。体表被褐色刻点;腹缘黑、黄色相间。前胸背板前缘具“人”字形褐色纹。雌虫腹末浑圆,雄则尖。

卵:椭圆形,淡黄或淡绿,顶端具刺突3根,常20粒左右堆产。

若虫:似成虫,卵圆形,无翅。前胸背板两侧具褐色斑块,腹部棕黄色,各节两侧均具褐色斑块,腹背中央具长方形褐色斑块。

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于枝干粗皮缝中越冬。次年寄主萌动时出蛰,并分散于枝梢,嫩芽上危害,尔后转害枝条、幼果。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继续为害。8月下旬左右交尾产卵,卵产于枝干粗皮裂缝、枝杈、尊洼等处,9月上旬可见到若虫,经短期活动危害后潜伏越冬。卵期约l0 d。成虫寿命约4.5个月。梨蝽的成、若虫在高温下多群聚于枝干或主、侧枝的背阴处静止不动,气温凉爽后又分散于枝梢上危害。成、若虫具群集树干避风习性及成虫具群集危害习性,并具集中寄主树干交配、产卵的特点,均利于用药防治。成虫危害至秋末落叶后死亡。

防治技术

参照麻皮蝽。另外在危害期,可利用其群集习性。进行人工捕杀或药剂封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