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能力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社会的关注,医患沟通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中国,尽管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医学教育中对此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
术语解释
医患沟通能力,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关于医疗侵权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提出,使现阶段医患关系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实习医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目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实行有力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主要作用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在于,医患关系不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医患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增加,干扰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研究显示,医患沟通不良可能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是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实现方法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能力。首先,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包括尊重对方、耐心倾听、掌握病情和费用情况、留意沟通对象的状态和期望、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等。其次,医疗机构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医患沟通,如查房沟通、预防沟通、书面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间接沟通和直接沟通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强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查房沟通
主管医师查房时,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就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检查方案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以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预防沟通
对于可能存在问题或纠纷的患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沟通策略,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以消除患方的疑惑。
书面沟通
对于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或者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患者或家属,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如丧失语言能力),可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分级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确定时,应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共同与患者沟通。上级医师与患者沟通通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应考虑更换沟通者。
集中沟通
在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可在沟通前进行集体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一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对于特殊重大事件,应经医生、护士、专家、院领导集体讨论后再进行沟通。
直接沟通
在患者病情和心理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其沟通。
间接沟通
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及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可以通过保护性沟通或与亲属或委托人沟通来实现沟通目标。
考评标准
医院制定了符合各科不同情况下的医患沟通书,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医院定期对门诊及临床环节中医患沟通质量进行检查,并对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设立"委屈奖",以表彰在遭受恐吓、威胁、无理辱骂等情况下仍能保持职业操守的医务人员。通过这些措施,医院旨在促进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资料
医患沟通能力模型.百度文库.2024-11-05
医患沟通的定义?.演讲与口才.2024-11-05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能力 篇1.第一范文网.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