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办事处(简称新城办)成立于1999年,位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东临梅江,北接梅江区西郊办事处,西、南靠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下辖程江社区居委会、华侨城社区居委会、富贵社区居委会、西桥社区居委会和锭子桥社区居委会等5个居委会。辖区常住人口7万多人,户籍人口2万多人,总户数近2万户。
2021年,梅州市梅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新城办事处人口为72201人。
自然环境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程江河、梅江河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所候区,一年中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季温和,日照、雨量充足,降水多集中在4-9月份。
经济概况
新城办成立以来,新城经济大力发展商贸和建筑业,珠宝金饰、皮具、衣服、建材专卖店使新城商业气氛更浓、档次更高、品种更齐全、设施更完善。现有广东宝丽华有限公司、华银集团、柏丽大酒店、七天连锁酒店、乐万家连锁超市、喜多多连锁超市等众多大中小型企业落户辖区内。
2012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1142万元,比2011年增长8%;办事处机动财力254万元,比增8%;居委集体经济纯收入278万元,比增8%;工商税收1.34亿元,比增30%。
社会发展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其中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有梅县区妇幼保健院、华慧苑现代综合门诊部等医疗部门,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怡迪苑休闲场所、华侨城广场等活动场所。2012年,全办参加居民医保1251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75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92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2人。
2012年,将原英才学校改造完善成新城办事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各功能场室,藏书1万多册。我办文化站还于2007年被评为省二级文化站,全办5个居委会均建立了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订有报刊、并均有藏书。
2012年末,共组建业余文艺团队有19个,总人数达450多人,创作的文艺作品有山歌《人民教师好园丁》、小戏《梅县区新城面貌新》、快板《绿色崛起创强县》等。其中,2007年由我办文化站创作并辅导的儿童山歌表演唱《歌唱家乡面貌新》作为梅县区唯一选送节目,代表梅州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经过省艺术专家的评审在全省众多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省金奖。
2012年,辖区登记新发现古文物、古民居、古建筑有19处(古建筑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7处),复查有1处(万秋楼),其中夏氏祖屋入选县级文物保护名录古民居,梅州盐焗鸡列入县级“非保名录”。
基础设施
辖区内交通网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前几年得到了大提升,有梅县区顺风汽车站,站内有通往各市县区班车。主要干道都已通城市公交。邮政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固话、移动电话、宽带全覆盖,极大方便群众生活。
名胜旅游
万秋楼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事处富贵居委夏屋,建于公元一九三○年,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世代旅居马来西亚 华侨夏先生所建,厦先生名以澄、字万秋。整座楼宇结构完整, 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体, 既有西式的尖屋顶大钟楼, 又有中式客家的围龙屋, 是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客家民居典范。
万秋楼建成后,夏万秋先生只回来过一次。由于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万秋楼损坏严重。2003年11月,客籍台商购得万秋楼,投资800万元保持原万秋楼风格重修。
重新修整后的万秋楼主要作餐厅、茶馆使用,经营台湾省茶艺和台湾风味小食,逐步发展成为客家文化休闲中心,重点作为接待台胞的联络点,以增进梅台两地文化沟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市政建设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事处辖区为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中心区主体部分,城镇建设与梅州市梅县区政府主城区相连成片。有宪梓大道、嘉应西路、广梅北路、梅塘西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主要街道有科技路、楣杆路、人民北路、扶贵东西路、香港大道以及沿江中路。接壤有嘉应大桥、梅州大桥、秋云桥、金利来大桥、德龙大桥、锭子桥等6座桥梁。
人口
2021年,梅州市梅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新城办事处人口为72201人。
参考资料
梅州市梅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二号).梅州市梅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06-15